藏族学生感受石大浓浓关爱

    期次:第838期    阅读:1176   




□本报特约记者
从西藏内地班考入我校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的旦增曲珍今年已上大三,谈起现在的大学生活时一脸的幸福,因为她在这里感受到了家一样的温暖。像旦增曲珍这样来自西藏的学生我校有32名,他们分布在9个专业,大部分在石油、石化等主干专业学习。为了让他们健康地成长成才,学校给予了他们特别的关心和帮助。
  学业上,感受到更多关心藏族学生学习都很刻苦努力,但由于大多来自教育相对落后地区,成绩不是十分理想,尤其在学习高等数学、无机化学、大学物理等主干课程时感到吃力,对此学校为他们联系了指导教师,进行专门辅导。学校还根据藏族学生中民考汉学生的实际情况,专门制订了内地班民考汉学生考试成绩考核记载办法,提高了藏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确保他们能顺利完成学业。
  学校对院系领导和辅导员提出明确要求,要求他们对藏族学生倾注更多精力,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压力,顺利完成学业。工商管理学院学生扎西顿珠汉语交流有困难,影响学习。学院领导多次找她谈心,辅导员点对点地帮助她学习语言,还找本专业成绩较好的同学与其结对子,并指定专门的班干部了解她的困难并随时反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扎西顿珠慢慢适应了大学生活。
  在课堂学习以外,学校鼓励引导少数民族学生积极参加第二课堂,如大学生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文体活动等。藏族学生大都多才多艺,大学生艺术团、管乐团、舞蹈团等都有他们活跃的身影,他们表演的《情满高原》、《维之灵》等舞蹈成为学校大型晚会的经典节目(如左图),藏族同学成为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2008年,藏族内地班首批学生均顺利完成学业,取得了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生活中,感受到更多关爱我校家庭经济困难的藏族学生比例较高,学校在奖、助、贷等方面给予了他们适当倾斜,给藏族贫困生全部办理了国家助学贷款,其中其美旺堆、巴贡次仁同学原本可享受“西部开发助学工程”,但因成绩原因未能获得,还错过了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的时间,学校专门与银行沟通,想方设法为他们办理了贷款。近三年,藏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各种资助38人次。
  学校积极利用和引进社会企业和个人资源,设立多种奖助学金,奖励或资助学习成绩优秀或经济困难的藏族学生。学校设立了中国石油华中销售公司奖学金,为西藏内地班的同学每人每年发放2000元补助金。资信学院将每一个藏族学生都纳入到学院的“1+1”助学活动中,每一位学生至少有一位老师按月资助一定数额的生活费,以解决其日常生活困难。
  针对藏族学生就业比较困难的情况,学校根据学生要求及时调整藏族学生的专业。藏族内地班学生的入学专业是由教育部直接指定的,入学后学生反映部分专业将来回藏后不容易就业,提出申请变更专业,为此学校根据学生的申请和学校的专业情况对部分学生的专业进行了调整,从培养环节上为学生顺利就业做好了准备。
  学校还对藏族学生集中开展了“一对一”的就业帮扶,增强就业工作的有效性。针对西藏内地班的学生感觉学习成绩不如内地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不好,担心就业比较困难,思想压力大等情况,学校对每个学生做了细致的思想工作,并主动联系了中国石油西藏销售公司等企业。2008届11名藏族同学全部顺利就业,其中签约中国石油西藏销售公司7人,考取西藏地区公务员3人,进入建行青海省分行1人。
  思想上,感受到更多关怀学校尊重藏族学生民族传统、民族信仰,并有针对性地开展藏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组织培养工作。学校组织藏族同学参观在民族文化宫举办的“西藏民主改革50年大型展览”,组织观看描述红军长征路过藏区、与藏族人民共同生活的影片《心动岁月》,并开展多种主旋律教育活动,丰富他们的校园文化生活。学校还积极培养选拔优秀藏族学生入党,担任学生干部。据统计,藏族学生担任各级学生干部的比例达到50%,2008届西藏内地班共11人,毕业时5人成为中共党员。
  每逢藏历新年等重大节日,学校都会组织相关部门同少数民族学生座谈联欢,听取他们学习、生活上的需要和面临的困难,想方设法制订相应措施为他们解决困难。对春节因故未能回家的藏族学生,学校组织他们聚餐联欢。2009年藏历新年,根据藏族同学的习俗和要求,为他们放假一天。
  藏族同学非常感激学校的关心和培养。一位来自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同学说:“因为我是藏族学生,因此享受到了国家对我们少数民族特殊的政策,我才能来到这里求学;因为我是藏族学生,因此我得到了老师同学特别的照顾、帮助和尊重;因为我是藏族学生,因此我拥有了更多的朋友……因为我是藏族学生,我同样有责任也有义务用我在这里学到的知识回去建设家乡,维护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