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从“纸上谈兵”起步

——7支创业大赛优秀团队的求索与梦想

    期次:第840期    阅读:977    作者:□本期主持 海凤




  创业是一个令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的词汇,创业在实现人生价值、创造物质财富、推动历史进步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创业也需先从“纸上谈兵”——撰写《创业计划书》——起步。面对当前就业新形势,我校学生积极参与昌平区首届青年创业大赛,参赛团队39支,其中7支团队作品入围200强。
  这7支创业大赛优秀团队能够从众多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与他们赛前的精心准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团队的精诚合作、敢于挑战自我的人生态度以及面对创业的理性心态是密不可分的。本期《青年沙龙》栏目聚焦这7支参赛队伍,与他们一起回味参赛的心路历程和内心感受,一起分享他们对于自主创业的求索与梦想,以期对大学毕业生在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多种选择时有所启迪。
  ■焦点1 参赛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顾有纯:自参加昌平区创业大赛至今已逾一月,跌跌撞撞闯进200强,喜忧参半。参加这次比赛更多的是想体会创业的艰辛和团队合作的快乐,从中学到一些公司运营方面的知识。如果把创业比作一条百米的路途,我们能做的就是走好眼前这仅有的5米路程。
  何峰:参赛之前就有零散的关于创业的想法,参赛就是想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将长期在脑海中形成的零零碎碎的商业灵感整合起来,付诸于整体的创业体系。
  刘明明:参加创业大赛就是想锻炼自己,尤其是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撰写《创业计划书》可以将设想与现实紧扣,学习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以便对我们走向社会有所裨益。
  赵红梅:创业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事业,实践创业是大学生通过发现和识别商业机会,组织各种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创造价值的过程。参赛本身就是对自我的一种挑战。
■焦点2 参赛的创业项目是什么?
  顾有纯:相对来说石大学生涉足能源行业具有一定的优势,国家近期也推出了石化行业的振兴计划并鼓励发展新能源,我们的创业项目是想创办一家能源咨询公司,为中小型能源企业及个人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沈娇:我们所创办的“石油圈”网站已经上线,正需发展壮大,创业大赛提供了一次为网站注入新活力的机会。参赛对我们来说是一个从头自我思考的过程,也让我们理清了网站发展的具体思路。
  胡坤涛:我们的参赛项目提倡节能环保、以人为本的绿色生活理念,以满足快速发展的农村炉具市场需求为目标,以生物质能炊事炉为主要产品,利用新型生物质能科技,实行产品产业化经营。
  何峰:我们团队以蓝藻生物质能源的高效开发与优化利用为侧重点,变废为宝,净化水体,从而为应对国内外由石油、天然气等石化燃料短缺所带来的能源危机提供便利。
  刘明明:考虑到近年来国内企业节能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国家对节能服务企业大力扶持,我校与能源行业联系密切,学校的信息和技术可以加以利用,我们团队计划建立一个以EMC模式为主的节能服务公司。
  李欣媛:我们团队以复塑材料的开发与再生产专利技术作为创业计划的基点,并确立了创业计划书的亮点在于如何设计市场和财务板块的思路。
■焦点3 参赛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顾有纯:参加创业大赛要了解企业或公司的成立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工作,不仅仅是如何撰写《创业计划书》,更重要的是如何让投资者对项目感兴趣,如何用一系列相关联的活动组合去实现公司完善的盈利模式。我们的创业团队一直在快乐地前行,团队给我带来的启发远胜于比赛的结果本身。
  沈娇:参加比赛受益匪浅。“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创业=创意+团队+资金”,参赛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团队强有力的凝聚力。
  进入初赛的200个团队有一部分是再度创业,几乎每个创业者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他们的创业梦还在不断延续,参赛者的创业热情深深地感染着我。对于一个有志创业或者正在创业的大学生来说,参加这样的竞赛相当于是实际创业的一次演练,创业项目也不断地被改进和完善。
  对于我自己,在近期规划里,我选择的是就业。但我会和我的队友们一起把“石油圈”做下去,因为那是我们团队共同的梦想。
  胡坤涛: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都要立足实际,不断丰富自我。我们在校要充分学好专业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要多关注社会民生及经济发展,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积累实践经验,这样才能够在走出校门时从容选择就业或创业。
  刘明明: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自主创业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而青年创业大赛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让真正的创业者完善自己的计划乃至得到资金。对于大多数参加创业大赛的大学生来说,受多方面条件影响,不一定选择自主创业,但这是一个很好的展示自我的舞台。
  李欣媛:青年创业大赛是一个社会实践的平台,大赛评委都是有过创业经历或正在创业的人,我们感同身受地分享他们的创业经历,对于有强烈创业需求的同学也有很大的启迪。
  赵红梅:撰写《创业计划书》需要全面了解管理、财务、运营模式等方面的知识,这是一个横向扩大知识面和纵向挖掘知识深度的过程,也是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一次头脑风暴。
■焦点4 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看法是什么?
  胡坤涛:目前的就业形势下,有充分个人能力、经济能力和有强烈创业意愿的大学毕业生,可以尝试自主创业,但“不是人人都适合创业”。
  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最大的优势是学习及创新能力较强,具有强烈的创业激情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热情。最大的劣势就是缺乏社会经验、市场观念较为淡薄。创业者要充分意识到自主创业存在的风险,其成功与否,不仅与创业团队的综合素质和创业项目的选择有极大关系,同时也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所以在决定自主创业时一定要提前做好一系列规划及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灵活应对创业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何峰:目前我国创业大学生的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而发达国家一般占20%~30%,创业是时代环境和个人意愿综合作用的产物。“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机遇到来之前,创业者首先应在学识、意志力、人脉等方面做一定的积累,初步具备创业的各种条件,通过自身努力、克服困难后,才能取得成功。
  其次,创业者需要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要想在创业中获得成功,就必须做到心态归零,放弃过去,鼓起勇气面对即将出现的荆棘与湍流。
  赵红梅:对于大学生来说,如何在创业中扬长避短至关重要。在就业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大学生应首先树立赚第一分钱,而不是一创业就必须挖到一桶金的观念,面向基层创业、就业是大有可为的,国家和学校为大学生提供了很多优惠政策,客观上给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土壤,让大学生得以在市场经济的大潮里畅游一番,学以致用,提高创业实践能力。
■主持人语
创业是艰辛的,也是快乐的近年来,由于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以及资本市场上演绎的一个个创业神话,催生了用激情与理想博弈现实的大学生创业群体。
  大学生创业热情如同火焰一般,但市场经济有时却如同潮水一般汹涌和无情,将创业的“火焰”吞没。市场经济不同情弱者,创业意味着冒险和付出,有成功,也肯定会有失败。
  创业既是艰辛的,也是快乐的。创业者在对美好未来执著追求的同时,也是在检验自身适应现实、驾驭命运、回报社会的综合能力。
  面对当前的就业新形势,政府出台了优惠的创业培训措施及创业政策,这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与创业水平,也对大学生创业前景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充分考虑自身条件并做到创业有备的情况下,大学生创业是一种积极的人生选择。那么,面对人生就业与创业的岔路口,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大学毕业生们,你们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