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信心何在?
期次:第842期
阅读:1154
□钟国焱(退休教师)
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大发展,尤其是自2002年以来整整7年的经济快速增长,令华夏百姓无比骄傲与自豪。然而,从去年开始不断加剧蔓延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遭遇了严重危害,我国也难免其害,导致2008年下半年以来经济增速下滑,产品出口遭遇困难,农民工失岗返乡,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突出等。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如何保持和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如何坚定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信心,显得尤为重要。
信心何在?其一,源自政府工作报告。温家宝总理3月5日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不负众望,充分肯定了成就,坦诚地摆明了今年空前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所造成的困难与挑战;尤其重要的是,报告深刻全面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从2008年我国经济发展运行的数据指标里,我们获得了信心:2008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增9%,达30万亿元,财政收入年增20%,达6万亿元,进出口17万亿元,居民收入年增8%……这些数字说明我国的综合国力已经相当强大,政府现在有条件集中力量做成很多大事情。
信心何在?其二,源自改革开放以来的体制和制度建设,源自政府宏观经济控制的经验与能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确立至今,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激发了广大企业的创造性活力。中央政府管理国民经济的水平已不似计划经济年代那种拍拍脑袋的意志型、经验型决策,也早已不再仅仅是摸着石头过河了。人们可以看见,决策高层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理论和成功实践中那些适合我国国情的有益元素,一个以我为主、包括系统预警机制在内的国民经济科学管理体系,正在迅速地成长、成熟起来。其中最明显的事证之一,就是近年来我国金融与财政政策双联动的灵活运用。
信心何在?其三,源自我国政府果断出台的防止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有关措施。我国政府严密监控国民经济形势的特点及变化,双管齐下,灵活选择、实施适当的金融与财政政策,不断校正航向,有效地保证了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而当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来袭、惶恐情绪弥漫时,我国政府果断出台了两年内配套投资4万亿元振兴经济的政策,其稳定人心的影响就已经不仅仅是局限于我们国内了;在与美国、与周边国家的交往中,在应对金融风暴的伦敦20国首脑会议上,我国政府明确表示,中国一定会在做好自己事情的同时,担负起力所能及的国际义务。
信心何在?其四,源自我们的党和人民。30年的巨变,成就举世瞩目,也难免存在问题。比如,经济结构矛盾突出,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医保、社保和国民教育亟待有效的系统解决方案,民主与法制建设要走自己的路等等。解决这些问题,都要靠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并进一步强化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的系统联动,继续解放生产力。对此,我们充满信心。我们有尊重科学、善于学习、经验丰富的党和政府稳稳掌舵,又有积极向上、凝聚力强的广大人民群众,这两条便是我们必将走出经济萧条和实现社会持续发展的最大信心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