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色“1+1”:点燃青春的火种
——我校化工学院本科05-1党支部主题实践活动纪实
期次:第847期
阅读:920
【编者按】
“2008年度首都高校社会实践优秀成果”、“2008年度首都高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2007年度北京市高校红色‘1+1’活动优秀党支部”、“2008年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生党支部红色‘1+1’活动第一名”、“2007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红色‘1+1’工程优秀党支部”……这一系列荣誉,都属于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党支部:我校化工学院本科05-1党支部。该支部自2006年9月成立以来,支部成员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在组织建设、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用一腔甘于奉献的热情点亮了青春。
“石油大学的学生又来啦!”
“这次带来什么好书了?”
“托你们找的塑料大棚病虫害防治资料带来了吗?”
这是化工学院本科05-1党支部成员走进北京市顺义区豹房村时的热闹场面。这样的场面只是支部开展的多项活动中一个小小的缩影,但却映射出村民们对他们的喜爱,折射着青春的璀璨。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地诠释了一个普通党支部不平凡的价值。
红色“1+1” 系统多元
2006年北京市启动高校红色“1+1”主题教育活动以来,化工学院本科05-1党支部积极响应号召,自2006年11月起,先后在北京市顺义区豹房村开展了7次党支部主题实践活动,在科技、文化、医疗、卫生、奥运、法律知识等方面为豹房村的村民提供服务。
为了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使他们懂法、用法,支部成员联系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专业的学生在村头文化广场为村民举办法律咨询,针对国家新出台的《劳动合同法》和《物权法》向村民耐心的宣传和讲解。
北京奥运会临近之时,为了更好地宣传奥运,让村民感受奥运激情,支部成员专门为村民举办了一场奥运礼仪知识讲座,播放奥运宣传片,并由担任奥运会志愿者的同学讲解奥运礼仪。
目前,化工学院本科05-1党支部已在豹房村建立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生党员红色主题实践基地,累计向该村赠送书籍60余本,提供生物柴油技术、沼气池技术、生活垃圾堆肥处理技术等科技资料20余本(份),向该村村民赠送医疗卫生知识、奥运知识宣传材料520余册(份),并为该村的12名贫困学生提供了物质资助。这群年轻的大学生党员给豹房村送去了笑声,送去了活力。
主题实践 紧贴实际
为了将全心全意服务群众的宗旨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化工学院本科05-1党支部先后组织了南口镇敬老院献爱心、“践行党的十七大精神,构建和谐小康新农村”主题实践、“理智爱国、和谐奥运”专题组织生活会、抗震救灾———特殊党费捐献、“彩虹1+1”受灾学生互助、“探寻改革开放足迹,推进首都新农村建设”主题实践等特色活动;还通过在学生公寓内设置班务信息宣传栏、给灾区中学生捐助学习用品、开展贫困生资助和义务支教等活动,切切实实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支部从群众需要出发,积极开展扶持帮助活动和科普知识宣传工作,注重活动实效,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体现出首都大学生关注农村、支援农村、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好风貌。
支部建设 有力保障
化工学院05-1党支部还十分注重组织建设和各种规章制度的完善,严格按照《党章》中的组织建设和党员发展程序做好相关工作,规范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环节,把好党员质量关,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广大团员起到了较好的引导教育作用。支部还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结合国内外时政大事、社会热点、支部党员现实表现等,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学习研讨、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同时,吸纳部分表现突出的积极分子参与到一些支部活动中,让他们感受支部内严肃、活泼、民主的氛围。曾经参加过支部会议的积极分子表示,支部成员之间能够开诚布公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使他们深受启发,增强了入党积极性。
累累硕果 点亮青春
自支部成立以来,支部党员和积极分子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已成为班级建设和校园活动的重要力量,在学习、生活、工作、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等各个方面均起到良好的先锋表率作用。绝大多数党员的学习成绩位于专业前列,在2008年10月推荐免试研究生的16名同学中党员有12名。此外,有多名党员在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方面获得了北京市及国家级奖励。
由于支部活动特色鲜明,效果显著,化工学院本科05-1党支部先后获得3项北京市荣誉,4项校级荣誉和2项学院表彰。特别是红色“1+1”等活动由于成效突出,先后被人民网、北京市教工委网站、北京共青团网站、《昌平周刊》、石大新闻网等媒体报道30余次,红色“1+1”活动的开展情况被编入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教材》,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毕业临近,化工学院05-1党支部成员即将踏上新的人生征程,奔赴祖国各地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为了使支部优良传统和主题实践活动得到延续,他们将手中的“接力棒”交给了化工学院本科08党支部。相信化工学院本科08党支部一定会紧握这支充满爱心与责任的“接力棒”奋勇前行,继续用自己的真心和热情奉献社会,继续使自己的青春在石大校园、农村基层以及需要他们的地方闪光!
文/本报特约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