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恩师一伟先生

【先生把自己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我国石油工业和教育事业。他人正、心慈,为人为学,皆后辈楷模】

    期次:第847期    阅读:940    作者:□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2009年5月24日,是一个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全体师生无法忘怀的日子———这一天,恩师张一伟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把深深的哀痛与怀念永远留给了我们!
  在先生近50年的教学和科研生涯中,他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石油科技人才,为我国油气地质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我国石油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先生多次讲过:“人民的素质是不能引进的,只能在这块黄土地上自己培养”,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就是在先生的亲自主持下成立并成长起来的。多年来,在他的指导和关怀下,中心汇聚了一批高层次科研人才,形成了多学科联合攻关的科研特色,取得了一批令人瞩目的成果,在国内外油气成藏研究领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先生善于吸收新思想并在实践中发展创新。他曾经组织多项大型基础应用研究课题的科研攻关,推动了盆地构造研究,发展了“地壳波状运动”学说,并将其应用到含油气盆地分析和石油构造分析中,对板内含油气凹陷的形成、演化及油气分布规律形成了全面深刻的认识,弥补了板块学说的不足;他还在国内率先开展油藏描述攻关,并提出了“以地质为主体,多学科一体化研究”的新思路,首次在国内成功地研制了一套针对我国陆相、高度非均质性、早期注水开发断块油藏的精细描述方法;他推动和组织了油气成藏基础理论研究,在“脉动式和突发式油气运移及成藏”认识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先生重视基础理论和原创成果的研发。他针对我国油气勘探面临的关键问题以及油气地质理论前沿问题,倡导组建了“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招贤纳才,开展学术交流,引进和自行研制具有先进水平的重大实验设备,使得该实验室成为国内最早的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模拟的实验室,成为教育部和油气产业部门油气成藏机理应用基础研究、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取得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已成为“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体。
  先生注重对国际研究前沿的跟踪和学术交流,“油气成藏机理与油气资源评价国际学术研讨会”就是在他的倡导下召开的。会议成功举办了四届,已成为交流国内外油气成藏机理与油气资源评价最新研究成果、研讨油气成藏研究的发展战略、推动新世纪该领域学术进步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使中国石油大学成为国内油气成藏研究的一面旗帜,并奠定了学校在国际上该领域的影响力和学术地位。就在先生病重期间,他还多次问起即将于今年10月举办的“第五届油气成藏机理与油气资源评价国际学术研讨会”的筹备情况。遗憾的是,在会议正式召开时,我们再也不能见到他亲切的笑容!
  先生在任石油大学校长期间,领导石油大学抓住机遇、吸引人才、培养教师队伍,使学校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跻身于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211工程”高校行列,并确立了明确目标:到21世纪初把石油大学建设成为国内著名的、有国际影响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先生把自己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我国石油工业和教育事业。他人正、心慈,为人为学,皆后辈楷模!
  一伟先生,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