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义飞,工商 管理学院教授。
当教师曾是我的理想,但年轻时由于种种原因使这一理想的实现迟到了多年。不过我始终没有放弃,终于在1982年圆了教师梦,成为了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系统工程教研室的一名教师,13年前又幸运地来到中国石油大学教书。
从教20多年,我的工作逐渐得到同事们的认可和学生的喜欢,对于教书育人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今天就讲两点:满腔热情的工作和因材施教。
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有热情甚至是激情,只有真正热爱一份工作才会有不竭的动力去把它做好。本科毕业之后,我本可以去科研单位或者设计院等地方工作,但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留校任教,因为我热爱教师这个职业,相比“授人以鱼”我更喜欢“授人以渔”,能和自己的学生一起学习一起进步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和乐趣。教学之余,我还积极参与学院的公共服务活动,包括为学院的办学到外地招生、学生开题等活动。
因材施教是个老话题,真正做好不容易。宽厚的学识是因材施教的基础,与学生沟通的技巧、深入了解学生是因材施教的必要条件。作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要传道授业解惑,就必须精通自己的业务,努力学习,持续积累,拓宽知识面。教师要培养与学生沟通的技巧,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加以引导。“君子之教喻也”,教师要注重说话的方式方法,要循循善诱,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这样的交流互动中师生达到心灵的相通。
因材施教有时也很简单,比如研究生来自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如有位学生本科是学生物的,研究生期间我就建议他研究生物能源的相关问题。总之,根据个体特点加以引导,让学生喜欢学习而不是痛恨学习,这是教师的基本职责。
学生记者 朱砂 冀晓珊 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