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石油大学十大新闻

    期次:第862、863期    阅读:774   


■我校师生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 周年国庆群众游行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期间,校领导 赴外校调研考察


■三级重点学科体系建设启动仪式


■我校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共同商讨 第二期共建项目


■我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3 项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高金森指导学生实验


■中国石油文化论坛隆重召开


■我校人才工作会隆重召开


■校园招聘会上,我校学生与用人单位“双选”


  1、2009年3月至8月,我校以“强特色,求卓越,建设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为载体,在全校党员中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提高了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了驾驭全局和治校理教的能力;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科学发展思路,健全了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找准了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形成了《整改落实方案》。中宣部组织中央电视台等十余家新闻单位对我校活动取得的成果予以了报道。
2、10月1日,走过60年辉煌历程的新中国迎来了举世瞩目的国庆盛典,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和国庆群众联欢晚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我校近1300名师生参加了群众游行和联欢晚会。
3、2009年,学校启动三级重点学科体系建设,重点学科布局更加完善;新设“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总数达到6个;获权培养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参与建设的油气管道输送安全、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油气钻井技术三个国家工程实验室正式启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落实与我校的第二期共建项目,加快设在我校的五个基础条件平台的建设。
4、2009年,我校教学工作取得丰硕成果:柳广弟教授主持的教学成果“实施精品战略,建设石油勘探开发品牌专业”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郭绍辉教授参与的“化工类多元化和国际化研究生教育创新体系的构建”项目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柳广弟教授主讲的“石油地质学”入选2009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徐春明教授担任带头人的“石油加工工程及实验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被批准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应用化学”专业被批准为第四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石油地质基础”课程被评为“2009年度国家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在研究生教育方面,我校进一步强化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平台建设,在依托国家、北京市及校企联合培养的同时,开设了全英语教学国际班项目。由张劲军教授指导的博士生高鹏的学位论文《含蜡原油流变性与蜡晶形态、结构及原油组成间关系研究》入选2009年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5、2009年,我校科学研究再次收获累累硕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35项,获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5项,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6项;2个社会科学类项目获教育部批准立项,实现了我校在此类项目上零的突破。由鲍晓军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负责的“重油梯级分离与高效转化的基础研究”和由李根生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负责的“深井复杂地层安全高效钻井基础研究”获2009年度“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批准,成为由我校牵头负责的第五和第六个“973”项目。
6、我校高金森教授受聘为2008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成为我校第五位获此殊荣的教师;陈光进教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成为我校第七位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朱筱敏教授获得第十一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教师奖。
  7、1月12日,我校正式启用新校标。
8、10月27日至28日,我校以“传播石油文化,培育石油英才”为主题隆重举办中国石油文化论坛,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等企业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庆石油学院等石油高校的100多位嘉宾出席论坛,增进了石油石化行业优良传统在石油高等院校的传播。
9、12月17日,我校召开人才工作会议,回顾总结2005年以来人才队伍建设的成就和经验,分析人才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研讨今后人才工作新思路,提出人才工作新政策。同时,校党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若干意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就进一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的实施做出部署。学校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全方位、大力度加强学校人才队伍建设。
10、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我校2009届毕业生依然保持了很高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本科生初次就业率为97.04%,研究生初次就业率为97.87%,到三大石油公司就业的人数为1386人,去祖国西部地区就业人数达到33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