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三位全国政协委员“两会”建言献策——

聚焦低碳经济解读能源战略畅谈社会热点

    期次:第866期    阅读:817   

  编者按:今年“两会”期间,我校三位全国政协委员就发展低碳经济、垃圾处理、房价调控等议题向政府积极建言献策,并就教育改革发展纲要、能源工业发展、石油人才培养等社会热点问题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和看法,受到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报特此将几位委员的提案要点和精彩观点整理刊发。
开采“绿色石油” 助力低碳发展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长 张来斌
我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0%至45%,压力不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最有效方式是节能,其次是使用新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此外还应发展二氧化碳收集处理技术。
  在我国,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回收利用程度还较低,不足排放量的1%,因此二氧化碳的捕捉和封存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电厂排放二氧化碳的捕捉和封存,这是国家到2020年完成二氧化碳减排目标的关键途径之一。
  中国石油大学组织有关专家经过长期研究认为,可以将发电厂烟道气中的二氧化碳分离、捕获,用管道输至油田采油。我国已探明的低渗透油藏石油地质储量63.2亿吨,是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的28.1%。这些油藏很难采用水驱技术开发,而注二氧化碳开采则十分有利。
  大规模的二氧化碳用于增产石油和煤层气开发,是公认的近中期二氧化碳最重要的封存方式。但实施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在试验系统的投资和运行过程都需要大量的投入,仅靠企业的投入很难支撑项目的运行。政府应从战略布局考虑,着眼未来,对此进行全面的经济、技术评价,制订近期、中期、远期发展规划。同时制订相关政策、法规,鼓励、促进电力公司积极进行燃煤发电厂烟道气二氧化碳捕获技术和石油公司对“二氧化碳采油+封存”技术的开发,进行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的试验和一定规模的应用。
用精细化回收破解“垃圾围城”难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长江学者 王尚旭
像北京这种大都市,垃圾原来用填埋等方式处理,但是填埋方法已经让土地承受不起,让周围的环境承受不起。现在北京市不用填埋,而用焚烧的方法处理。北京市决定在郊区建九座垃圾焚烧厂,但是垃圾焚烧厂建在哪儿,哪里的居民就提出强烈的反对意见。总的来看,现在垃圾焚烧属于一种过时的技术,不适宜我国国情,应该引进最先进的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技术,破解“垃圾围城”的难题。
  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他们原来都是采用焚烧的方式处理垃圾,但是现在它们的垃圾焚烧厂在逐渐减少。现在看来,垃圾处理的最终趋势是分类处理、回收利用。塑料、纸张等金属都可以利用,而厨房垃圾粉碎以后做成颗粒状,颗粒状的肥料可以运到草原上,防止草原沙化,而且这种粉碎技术的难度也不大。这样做,虽然整体投资会比造焚烧厂高一点,但是解决了许多问题,尤其是就业问题、环境问题、沙漠化问题,还有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
  从操作层面上看,我国在分类领域与国外相比有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政府可以组织人力在没有环境污染的条件下去做垃圾分类,这个技术并不是很难实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就业岗位。建一个垃圾焚烧厂需要几亿元,这个钱用在垃圾分类上,不仅废物利用了,又可以改善周围的环境,节能环保,何乐而不为。
控房价应该从控制土地成本入手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院长 陈勉
房价过快增长,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应该说房价的过快增长对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带来了一定的问题。
  房价构成有建筑成本、商业成本、土地成本。目前各种政策实际上是在抑制炒房、抑制贷款,但是对房价最大的构成——土地成本涉及的还不是很多。我认为,抑制房价过快增长,就要抑制住土地成本,改变一次性付清七十年土地出让金的出让规定。
  目前,我们的土地出让政策是一次性交清七十年的土地出让金,也就是若干年土地收益一次性收取,实际上是一种对土地收益的透支。业主一次性缴纳了70年土地出让金,房价成本无形中增加了许多,导致了许多人买不起房。
  我们可以研究一下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可以把一次性付出的土地出让金,改为分年负担。具体做法是建立房产注册制度,把一次性缴纳70年土地出让金,改为由房屋拥有者分年度上缴土地出让金,获得当年房屋产权注册认证。这一方面降低了开发商的开发成本,也大大降低了房价;另一方面保证了地方政府每年都有稳定的财政收入,将一次性收益变成长期收益。地方政府不再追逐短期收益,对土地的调控回归理性。而对于投机或投资炒房的人来说,一个空置的房子每年承担1/70的土地成本,这对他们是不合算的。炒房客失去积极性后,房价自然能够下降到一个合理的位置。
  ■精彩观点
■关键词:教育发展纲要
一个大学的发展依靠好的制度建设,所以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是为今后高水平大学的建设乃至中国高等教育的建设提供了非常好的方向。现在的大学制度主要包括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这样一个治理结构,它要求各所大学在现代大学治理结构下,建立大学自己的章程。因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今后高等教育的走向、对今后高等教育办学质量的提高、对今后高等教育在国际上的地位都有着重要意义和重大影响。 ——张来斌
应该保持教育生态的多样性。有些人总喜欢把教育这棵树修得直直的,但这样做往往适得其反,让大树的枝叶自由、发散地成长,才可能长成最直的栋梁之材。——陈勉
关键词:人才培养
知识、能力、素质三者是一个逐层深入的过程,其中素质是对一个人的核心评价,能力是对知识的运用,而素质不是教育出来的,是在过程中浓缩出来的,这是一个量的积累而促成的质的飞跃。因此素质教育并不是说可以少学习、少看书,而是要在知识积累的过程中注意运用,不死读书、读死书,在培养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进而提高内在的素质。 ——王尚旭
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主要还是以提高业务能力、综合素质为主,招生规模不能无限扩大,我们希望培养出更多的精英。这些年来,我们这个专业的就业一直在各个专业中排名很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想控制规模,提高质量,要把石油工程学院建设成为世界石油工程领域一流的研究型学院,要和国际知名的大学、知名的石油工程学院能够平等交流,平等对话,这才是一流。 ——陈勉
关键词:能源战略
保障我国石油安全有两个渠道,一是挖掘内部潜力,二是“走出去”。
  石油是我国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自然也是能源安全的核心。保障我国石油安全有两个渠道:一是挖掘内部潜力。我国主要油田与世界各大油田的总趋势一样,正在抗“老”,中国石油近几年年产量的70%来自开发20年以上的老油田。我国油气资源的获取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勘探开发特别困难。因此立足国情的新技术基础研究亟待加强。二是要继续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走出去”,既要注重国际市场运作策略,又要规避“走出去”风险,提升“走出去”质量。 ——王尚旭
关键词:节能低碳
从我们油气行业的角度来思考,低碳首先就是节能,节能是最大的、最有效的减排方式。因为所谓排放主要指二氧化碳的排放,二氧化碳排放跟含碳的能源相关,如果不含碳就没有低碳。其次,我们要积极开发含碳比较低甚至不含碳的新能源。最后,煤炭毕竟在中国整个能源结构中占了70%,二氧化碳的排放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我们就要研究把排放的二氧化碳储存起来、利用起来。——张来斌
本报记者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