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舒波(化学工程学院)
在中国文学史上,知识分子的角色塑造一直处在很尴尬的地位,不是迂腐穷酸,就是片面苍白。到了《野葫芦引》中,“书生”们的形象真正丰满起来,他们面对日寇的暴力,面对国家的存亡,面对学术与生存的矛盾,各自有各自的挣扎与抉择。
孟弗之教授,作为故事的中心,高贵而坚定。夫人碧初,永远温柔地守候着战争中残存的小家,为丈夫与子女们撑起一片天空。他们代表的知识分子阶层,始终挺直腰板,在战火中坚持自己的信仰。而以孟家三姐弟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更是以实际行动为国家奉献着青春和力量。
在整部作品中,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即使故事里充满死亡、绝望、无力,还时时有血与火的残酷,但基调却始终是明朗的,作者用隐忍和怀念的语调,讲述着国破家亡的屈辱,亲人逝去的悲痛,投笔从戎的决绝。在翻阅过种种华丽花哨乃至让人心惊肉跳的文字之后,翻开《野葫芦引》,它会让我们记起,干净与纯粹,才是最震撼人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