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业规划:贯穿四年的学业
期次:第878期
阅读:1485
文/朱义清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就业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备受学生、家长、高校和社会的关注。学习归根究底是为了将来用于实践与创造,所以,职业知识和技能储备将贯穿每一个石大学子的大学生活。职业规划四年一以贯之,让这项学习就从现在了解石大的就业工作开始吧——
中国石油大学就业概况
近几年,中国石油大学学生平均就业率达96%,远远高于全国大学生就业率平均水平。其中,50%以上的毕业生去了石油石化一线工作,石油主干学科的毕业生80%以上到石油石化企业就业,极大满足了国家石油工业对人才的需求。
2006年学校荣获“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08年就业指导中心荣获“北京地区高校示范性就业中心”称号;2009年学校荣获“2009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0年,学校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50所高校被教育部评选为“2009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学校根据企业需求调整学生部分培养环节和选修课程,企业资助学生学习、生活费用并提供就业岗位。目前学校已与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多家企业签订联合培养协议。
“研究生企业工作站”培养模式
根据企业生产和科研的需要,学校选派已完成课程学习的研究生进入工作站两年,在企校双导师指导下参加企业科研攻关项目并完成自身的学位论文,在站科研成果产权归企方所有。学校已在塔里木油田、新疆油田、大庆油田等企业组建企业工作站50个,进站研究生400余人。
企校联合培养“国际石油合作型”模式
以国际石油合作项目为平台,由中石油、中石化出资将我校学生送至俄罗斯古勃金和乌法大学进行合作培养。目前企校联合培养国际石油合作型人才136名,已毕业98名。
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
通俗地说,职业生涯规划的意思就是:你打算选择什么样的行业、什么样的职业、什么样的组织,想达到什么样的成就,想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如何通过你的学习与工作达到你的目标。
它是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的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这个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与成长目标及对一项职业和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成就期望。个体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个体所处的家庭以及社会存在密切的关系,并且要根据实际条件具体安排。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应该遵守择己所爱、择己所长、择世所需、择己所利的准则。
核心:以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为使命
就业不仅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而且也是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考评指标。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当前,中国石油大学以国家重大需求为使命,结合石油工业的需求,积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探索出多种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促进毕业生就业。
为了加强校企之间的密切合作,学校领导联合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及其下属大型企业的领导成立了教育与就业指导委员会,聘请40家大型企业人事部门领导担任大学生就业导师,与用人单位共同做好学生就业工作。学校领导每年都要带队走访数十家石油石化企业,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征求企业对学校就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亲自主持重要的招聘宣讲会。
近年来,学校根据石油石化企业的需求,先后探索实践了“订单班”联合培养、“国际石油合作型”和研究生企业工作站等人才培养新模式,不仅使企业能够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帮助企业选拔到急需的专业人才,而且解决了部分学生的就业后顾之忧。
为促进石油石化行业优良传统在学校的传播,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学校积极利用“企业家讲坛”等形式,邀请石油企业的领导与石大学子面对面交流,引导学生树立“根据国家需要就业,到基层一线建功立业”的就业观念和“艰苦奋斗、深入基层、献身事业”的就业理念。
基础: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
在中国石油大学,学生的就业工作是一项促进学校发展的战略任务,被放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党委书记、校长亲自部署,落实责任,确保认识到位、领导到位、责任到位、资金到位、措施到位和服务到位,形成了“党委领导、部门配合、院系承担、全员参与”的校院两级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提高就业工作质量提供了制度保障。
近年来,学校把就业状况作为发展规划的重要参数,健全了学校促进就业的六大保障机制:领导机制、考核机制、调控机制、反馈机制、服务机制、双选机制。学校还把就业工作纳入教学质量工程,结合实际需求,把就业状况作为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学科调整、学生培养等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切实解决学科专业结构设置与就业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在学校对院系的考核指标体系中,就业工作不仅列入“学生工作”环节,而且列入“人才培养”环节进行考核。
各院系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促进就业工作的相关制度,鼓励教师通过帮助学院联系并签约就业见习和实践基地,引进单位到学校开展招聘活动,介绍信息、推荐工作帮助学生就业等。
重点:促进学生就业能力全面发展
就业工作的重点不是为学生提供找工作的机会,而是不断深化就业教育机制,通过全程化、科学化的就业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全面发展。
中国石油大学将就业指导课列为必修课,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选修课,此外,大学生就业心理选修课也即将开课,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日趋完善。学校还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新生入学集中教育的重要内容,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学校还积极引导学生参加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习实践活动。如组织毕业生到油田企业等单位现场进行毕业设计,采用企业和学校双导师制,论文内容就是企业实际课题;举行实习生校园招聘洽谈会,为毕业生提供企事业单位的实习实训机会等。
在就业技能教育方面,学校已拥有全员化、全程化、全天候就业咨询平台。院系分管就业工作的副书记、院系辅导员与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一起,随时为学生答疑解惑,增强了就业指导的针对性。从入学教育开始,学校对学生学习观、择业观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引领教育就开始为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提升就业力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此外,“职前教育网络学堂”及《我为祖国献石油》就业导刊、《大学生就业指导》系列手册等则给同学们提供了适合不同年级的、全天候的在线学习平台,内容上涵盖了职业生涯规划、认知职业环境、求职礼仪与技巧、工作能力拓展、自主创业等方面,受到学生的欢迎。
渠道:搭建以校园为主的就业平台
经过多年的合作积累,中国石油大学目前已建立了拥有2200余家用人单位的数据库,其中石油石化企业超过350家。
除了主动“走出去”,全方位、多渠道开拓就业市场外,学校高度重视每年就业季各企业的校园招聘会。在针对2010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中,从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就业指导中心召开宣讲、招聘会共有100余场,其中大型招聘会5场。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均将招聘会首站放在我校。先后有500多家企业来校招聘,提供就业岗位10000多个,近70%的毕业生通过校园招聘会和就业网提供的就业信息落实了工作。
学校的就业信息网,在构建立体就业网络,加大校外招聘信息发布力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上一个学年度,就业信息网共发布校外招聘信息3500多条,还与中国高校毕业生信息网、中国企业人才网等30余家人才网站建立链接,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为了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国家和北京市出台了一系列促就业项目。中国石油大学一方面在大学生村官和社区工作者的选聘、大学生预征兵工作等方面加大宣传和组织力度,另一方面出台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鼓励科研项目吸纳毕业生参加科研工作的实施办法》,通过科研项目吸纳毕业生促进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