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

    期次:第880期    阅读:747   




  
我们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与中国石油联合培养的2006级留俄研究生班全体学生。在即将踏上工作岗位之际,我们最想表达的是对母校和老师们一直以来对我们的关心、帮助和培养的感激之情。
  2007年12月底和2008年1月底,我们分两批先后抵达位于莫斯科市的俄罗斯国立古勃金石油天然气大学和位于乌法共和国的乌法国立石油技术大学,开始了令人难忘的留学生涯。
  回首在俄罗斯度过的两年半时间,与紧张的学习生活相伴随的,始终是点点滴滴的感动。在整个海外求学期间,母校给了我们太多的照顾和关心,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了身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一名学子的骄傲与自豪。学校领导非常关心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校领导和研究生院领导几次亲自到莫斯科看望我们,了解我们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予以妥善解决。为了帮助我们正常完成学业,学校特别为我们在暑假安排时间补课。由于我们大部分时间身在国外,不能像国内同学那样方便地开展科研工作,国内导师不厌其烦地通过电话和电子邮件对我们的论文进行悉心指导。
  从开始留学的那一天起,我们就牢记公司领导和学校老师的嘱托,把早日成才回报母校和公司的决心化作刻苦学习的行动。我们克服了异国生活带来的种种不适应,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在学习中既争取多和俄罗斯的老师、同学交流,也常常在一起互相讨论,在语言和专业学习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经过两年半的刻苦学习,联合培养班同学的俄语水平和专业能力得到很大提升,专业课程考试平均优良率达到91.3%。联合培养班同学的语言水平多次得到两校教师的称赞,在最后的俄罗斯国家专业考试和毕业论文答辩中,成绩优良的人数达到97%。
  2010年4月,第二届中俄油气合作论坛在古勃金石油天然气大学召开,课题报告的中俄互译任务全部由联合培养班同学承担。当时受冰岛火山喷发的影响,中俄间部分航班取消,导致中方大部分代表缺席,原本应由康玉柱、苏义脑院士和其他六位专家宣讲的报告临时改为由古勃金大学相关专业的联合培养班学生代为宣讲。同学们以高度的责任心加班加点仔细研读论文,优秀的表现得到了中方代表团主席、原石油工业部王涛老部长的赞扬。
  目前,今年毕业的28名学生已经全部签约了自己满意的工作。我们有信心在更加广阔的平台上做出突出成绩来回报培养我们的母校,回报关心和指导我们的老师,为母校争光,实践“今天我以石大为荣,明日石大以我为荣”的郑重承诺。我们衷心祝愿母校早日建成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祝福母校的明天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