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葆心灵的青春

    期次:第884期    阅读:814   




 
 编者按:今年我校评选出首批10名“青年教学骨干教师”,他们在三尺讲台勤勤恳恳,教书育人,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他们以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对学生的无私爱心认真诠释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内涵。本报自本期起将陆续刊发他们的教学心得和体会,共同感受教师这个岗位带给他们的光荣和幸福。
  韩丽纮,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2010年校级“青年教学骨干教师”
  【教学心语】“我常常对我的学生说:‘如果若干年后你们再见到我,哪怕我已八十一岁,你也一定要和我拥抱,而且你会说:老师,你怎么还是十八岁啊。’这是我心灵的青春,也是我和学生打成一片的原因。”
□学生记者 李兰婷 刘宇
面对“青年教学骨干教师”的称号,韩老师说:“刚得知获得这一荣誉时,我很激动。可是激动过后是平静,平静之中我又发现了自己的不足,面对这份荣誉和自身的不足,我找到了前进的方向,获得了更大的动力,也促使我有了一个想法:永远做一个踏踏实实的老师。”
  韩老师说:“作为一名教师,最基本的一点就是爱岗敬业。”她认为要做到爱岗敬业,首先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升,要经常给自己充电。同时,要关注时事,以争取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们最生动的知识。另外,老师要带领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她还说,老师要注意讲课的方式,从语言到课件尽量做到尽善尽美,要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感兴趣。“保持笑容,对学生宽容,始终保持和学生一样年轻的心态是我和同学打成一片的‘秘诀’。”
  “从教时间越久,就越感觉教师的不易!”韩老师这句话正是其教学态度的诠释。她说,她始终热爱教师这个职业,这也要求她对得起“教师”这一称号。她经常听取优秀教师的授课,以便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她常和学生交流,关注最新社会动态。永葆心理上的年轻,充满朝气和活力,做一名新时代的老师,这是她对自己的要求。
  大一新生刚刚进入大学,心中会有或多或少的迷茫,而大三、大四的学生,在即将毕业的时期里,或许会有些许烦躁和不安。针对这些问题,韩老师真诚地为我们提出了建议。她说,作为大多是90后的大一、大二学生,要学会独立——在大学里离开父母温暖的怀抱,应该开始自己去解决一些问题,不能再逃避;要懂得尊重和理解老师,毕竟人无完人,老师也不可避免地会有缺点和不足,但也应该相信,每个学生一定会从老师身上发现闪光点,找到自己愿意学习的品质。对于大三和大四的学生,韩老师认真地说:“毕业前最好就定下自己人生的方向。如果想找工作,要学着从最基层做起。如果有意愿,读在职研究生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回忆起今年国庆节前的最后一节课,韩老师动情地说:“教师需要爱,学生需要爱。我们每一个老师都应该敞开自己的胸怀,用坦诚在学生和老师之间搭建一座爱的桥梁。我记得在那节课上,我说:‘同学们,韩老师永远爱你们!’,而回应我的则是:‘老师,我们更爱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