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产安全:高校安全学科的重要责任
期次:第888期
阅读:854
作者:□张宏(中国石油大学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教授)
近年来,我校安全学科迅速发展,得到了中石油等企业、北京市政府以及全世界油气安全技术学术界的认同和支持。作为一所石油石化行业背景高校安全学科的科研人员,我们应该认识到,必须将石油石化企业的安全生产作为本学科的重要责任,学科才能得到企业的认同及支持,才能实现学科的持续发展。回顾石大安全学科近10年的发展历程,总结成功经验,对学科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将有所帮助。
一、高校安全学科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作用李毅中在担任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期间,曾总结了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五要素”:即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和安全投入。从生产运行的过程讲,即制定安全法律法规,研发安全科技,通过安全人才进行安全管理与安全科技的实施,从而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这五要素均与高校的安全学科密切相关,特别是安全科技的研发以及实施安全管理及科研工作的人才培养。
自上世纪50年代,西安矿业学院、北京经济学院在全国最早设立安全技术相关本科专业以来,全国设置“安全技术及工程”博士点、硕士点或“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院校有100多所。50多年来,这些高校安全学科在人才培养、安全技术研发以及服务企业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发挥高校安全学科的优势,开展关键性安全技术基础研究,为事故预防与控制、防灾减灾等技术开发提供理论和基础支持,2005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在全国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专业中心建设中,依托包括石大在内的7所高校建设“全国安全生产技术支撑基础研究中心”,其中在石大建立了“油气生产过程事故预防与控制基础研究实验室”。
二、石大安全工程学科的发展历程及体会油气生产属于高风险行业。为满足油气工业对生产安全技术及人才的需求,石大2000年左右开始组建安全学科;2002年获得“安全技术及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成为国家安监总局“国家安全生产一级培训机构”,2005年成立国家安监总局“油气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开始建设全国安全生产技术支撑基础研究中心——“油气生产过程事故预防与控制基础研究实验室”,同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参加“第一届世界油气工业安全会议”并获得2010年会议主办权;2008年建设北京市“石油天然气安全工程”交叉学科并设置“安全工程”本科专业,同年开始协助主办“北京市安全文化论坛”;2010年与中国石油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获准成立中石油“HSE重点实验室”研究室,主办了“第三届世界油气工业安全会议”。10年来,在国家、北京市政府、石油石化企业以及学校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安全工程学科发展迅速,建设成效显著。
石大安全工程学科建设的主要经验有以下两点:
一是在学科建设方面,坚持了“以服务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以企业安全生产为己任”的建设理念。学科建立了一支由石油工程、化学工艺、油气储运、机械电子、材料工程、工程力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与安全工程学科相结合的研究队伍,根据油气生产的特点和安全生产的需求以及现有研究队伍的优势,针对油气生产各生产环节的安全问题进行技术研发;确定了安全检测监测与智能诊断、安全评估与风险控制、腐蚀与防护等重点建设研究方向,并形成相应的特色与优势。
二是在科学研究方面,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企业生产急需、面向国际领先水平”。近年来学科取得的标志性成果有:系统建立了油气田生产设备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研制了基于磁记忆方法的管道管柱智能检测器,建成了我国最高水平的酸性气田开发用材料腐蚀评价实验室,建立了基于应变的管道安全设计方法。上述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我国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工程,普光气田开发等国家重大能源工程。
相信通过与我国油气工业界的合作,石大安全工程学科能为我国油气安全工程技术研究、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及国际合作交流做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