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视基础研究,理论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原始创新。我所从事的石油工程高压水射流技术研究是一门多学科交叉渗透的新技术,基础理论涉及力学、材料、机械等众多学科。多年来,课题组在沈忠厚院士的带领下,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坚定不移地走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科研道路,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早在1986年的时候,沈院士就创造性地提出将水力机械中十分有害的空化空蚀现象引入钻井射流中,变害为利,用以提高钻井速度。这一新思想开创了新型射流钻井基础研究的新方向。发展到今天,课题组负责在研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已有两项。其中,利用水力脉冲空化射流提高钻速的科研思路得到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教育部重大项目资助;高压水射流喷射压裂机理研究的设想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863”计划前沿探索课题的资助。2009年,在学校和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课题组成功申报了我国钻井领域第一个“973”项目,我担任了项目的首席科学家。这些成绩的取得使我深深体会到,石油工程研究必须重视基础理论和基础实验平台建设,理论与实验研究相结合。
软件和硬件、室内和现场相结合,技术开发,集成创新。完成一项大的成果,往往需要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艰苦努力。水力脉冲空化射流钻井技术和水力喷射分段压裂技术都经过了十年的研究。水力脉冲射流钻井技术在国内10个油田推广应用的基础上已在海外油田应用。自主研制的水力喷射压裂专利技术,打破了国外垄断,受到中石油、中石化的欢迎,已授权转让给大庆油田、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正在全国10多个油田规模应用,并向海外技术推广,提高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在开展实验室研究的同时,我和我们课题组几位年轻老师每年都要到现场去,作为技术指导指挥重点井施工。我们还经常带领研究生深入现场,让他们既掌握较深厚的理论基础又得到现场实践的锻炼,这些学生在就业时都受到了用人单位的青睐。
发扬团队精神,注重梯队建设。在今天的科技发展中,一个人单枪匹马很难有大作为。我们这个课题组是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团队,不同年龄、专业、层次的人员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共同努力。老教授经验丰富,高瞻远瞩,观察力和判断力强;中年人年富力强,承上启下;青年人精力充沛,思想敏锐,接受新知识快,创新能力强。每个人都在团队中充分体现出个人的价值。
踏踏实实,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科学研究必须踏踏实实,从基础研究入手,甘耐寂寞,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取得大的创新性成果。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走捷径,是不会成功的。我经常引用马克思的一段话来勉励自己和学生:在科学上是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的,只有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