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束了两年的部队生活,沈伟锋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石大校园。
2008年12月1日,正在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学习的沈伟锋应征入伍。临走的那天,沈伟锋站在自己住了一年多的宿舍门口,环顾四周,看到墙上挂着、贴着的都是自己亲手做的装饰品,心头不禁涌上几分不舍。虽然参军入伍是沈伟锋一直以来的梦想,可就这样突然中断学业,告别熟悉的校园、老师还有同学,心里难免有些忐忑甚至挣扎。但最终,他还是坚定地踏上了一条他梦中期待已久的新征途。用他自己的话说:“牙一咬,头一摆,走!不对自己狠点,干不出啥事儿!”
“所有的苦,都是苦中有乐”
三个月的新兵连训练让沈伟锋着实吃了些苦。练习匍匐前进时,爬过的地方布满了有棱有角的碎石子,几个月下来,他的胳膊肘、膝盖都磨脱了皮,有时一天训练下来浑身酸痛得连晚上睡觉翻身都动弹不得。可如今回想起吃过的那些苦,反而觉得苦中有乐,“在军营里的每一个细节好像都刻进骨子里了,永远也忘不了。”沈伟锋感慨道。
每天早上6点20分之前起床,先到广播室检查设备,然后跑半个小时操,再回到宿舍整理内务。7点半吃完早饭后,打扫文化站卫生,8点钟正式开始工作。这是沈伟锋离开新兵连下到部队后的寻常一日。他主要负责电视新闻宣传,每天的日常工作就是收集、修改稿件,整理编辑新闻带。晚上,当其他战友在活动室娱乐时,沈伟锋还要担任活动室管理人员,进行设备维护,以保证大家的正常活动。10点钟熄灯号一响,沈伟锋得再去工作间检查设备,确保机器运转正常后,再回去休息。这样的日子忙碌而充实,直到现在回想起来,沈伟锋还觉得亲切得恍如昨日。
“很多问题不算问题”
两年正规严格的部队生活使沈伟锋收获颇丰。比如,他做宣传工作,电视新闻采编、电视基本原理等对他来说完全陌生的知识都得现学,而且还得学好学精;由于经常出差,如何与他人打交道,如何更好地待人接物,他得自己去学去悟;宣传工作压力一般较大,不容许出差错,对工作责任心以及应变能力是极大的考验。沈伟锋说:“以前遇到点事儿,会慌,现在就能做到稳而不乱了。而且想问题也会比较全面,不会那么偏激,这可能就是成熟吧。经历了这些锻炼和挑战,真的觉得以前的很多问题根本不算问题,而且将来就算遇到再难的问题,我也会坚强地面对,不会畏惧。”
“告别部队的那一瞬间,我哭了”
部队的战友之情往往非常单纯、坚固。刚进新兵连,由于表现比较出色,沈伟锋被选做副班长。有一次班长不在,由沈伟锋负责组织班级活动。在大扫除过程中,一名队友对分配给自己的任务不满意,与沈伟锋发生冲突,一连几天,两人一句话都不说。后来,还是沈伟锋主动与这位队友沟通,两人最终和解。离开新兵连以后,沈伟锋每到过节都会给这位战友发去问候短信,他的真诚率直终于感动了战友,两人从此成为了关系特别好的朋友。
沈伟锋现在也无法忘记,要离开部队的那天,开完欢送会后回到宿舍整理行李,他发现自己的行李已经被战友用麻袋装好,封口处已被一针一线地缝牢,外边还用细铁丝捆得结结实实,并且贴上了标签。“那铁丝很细,特别勒手,捆得那么紧,我当时一下子感动得不行了。”沈伟锋说。
告别仪式上,沈伟锋向军旗行最后一个军礼,然后看着自己被摄像机压出凹痕的军衔被摘掉,最后脱下了已经微微泛白的军装。眼泪早已在眼眶里打转,但沈伟锋使劲憋着,直到他松开拥抱最后一位战友的手臂时,实在忍不住了,身子瘫软在地,放声哭了起来,最后被战友们扶到了车上。刚强的沈伟锋第一次感到了离别的沉重。因为他知道,从此刻起,他又从一名军人变成了一个普通青年。只不过,此时的这位青年,再也不是当初刚进部队时那个一身青涩的大男孩儿了。
就在沈伟锋回到学校后的几天,他之前所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政治部向学校发来了一封表扬信。信中这样写道:“沈伟锋同志在我部服役期间,军政素质突出,工作成绩优异,为部队做出较大贡献,望贵校能培养出更多此类优秀学生,为祖国国防事业多作贡献。”看到信,沈伟锋露出了一脸憨实的笑容,他迫不及待地向老师提出申请,想拿去复印一份,今年回家给父母看看。在部队的两年里,沈伟锋没有回过一次家。
沈伟锋说,他很喜欢一首叫作《练为战》的军歌:“练练练,练为战,练成那精兵才是好汉!练练练,练为战,练成那打得赢的好儿男……”他说,如果时光倒退两年,再让他选一次,他绝对还是会去部队,“这个兵,真的没白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