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锻造创新人才的熔炉

    期次:第906、907期    阅读:723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中国石油大学始终坚持“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理念,强化质量、特色、精品意识,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围绕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尤其是在“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入学之后,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业规划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化培养模式。
  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优秀人才,是当前高校面临的重要挑战。随着石油勘探、开发等技术难度的加大以及新能源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为应对这种人才需求变化,学校结合自身优势和行业特点,加强“产学研”合作办学,积极探索并采取了多种人才培养新模式,让企业先做“导师”再做“考官”,深度参与从选拔、培养、考核到就业的人才培养全过程。
  开展“订单式”培养
随着石油勘探开发难度越来越大,对人才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瞄准企业人才缺口,自2005年以来,先后在地质工程、石油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等8个专业,与大庆油田、中原油田等35家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为企业培养特殊专业型、复合型创新人才。
  “订单班”的学生不仅能够在企业提供的实践教学场所实习,还能与现场专家讨论专业问题,有的学生还被企业派到国外实习,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工作。除此,学校还与企业联合修订培养方案,通过增加课程、强化工程实践环节等措施,为企业“量身定制”工程技术人才。目前,已培养“订单班”学生600多名。2008年以来,学校又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签订协议,至今已累计“订单”培养硕士研究生75名。
  探索“国际石油合作型”人才培养模式
为适应我国石油工业“走出去”战略的需求,学校与国内大型石油企业、国外石油高校联合建立了一种以国际石油合作项目为平台的招生、培养、管理与就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新机制,培养石油企业急需的国际化人才。
  为培养既具有扎实的石油、石化专业理论知识,又熟练掌握俄语和经济管理等相关知识的高层次复合型国际化创新人才,自2006年起,学校先后与中石化、中石油等国内大型石油石化企业签订了联合培养“国际石油合作型”硕士研究生协议。该项目采取1+3的培养模式,即研究生在国内进行为期1年的专业课程学习和俄语基础培训,然后到俄罗斯高校学习1年的俄语预科课程并进行为期2年的硕士专业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学生毕业后同时获得中国石油大学和俄罗斯高校分别授予的硕士学位。该项目主要面向石油工程、地质工程、化工机械等石油石化主干学科专业。至2009年,学校与中石油、中石化合作派遣了152名留学生,绝大部分都进入企业从事海外项目研究或相关工作。
  开设全英文研究生国际班
2009年,学校又在地质工程、石油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三个专业开设了全英文研究生国际班,采用与国际接轨的全英文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全英文的授课方式以及全英文教材,让学生在“自家门前”就能够在“异域风情”中拓宽国际视野,提高外语水平,吸收国外专业教育的新思想、新方法。今年,学校还将开设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全英文研究生国际班,并将在已开设的地质工程专业增加新的研究方向。
  实施资源国留学研究生教育项目
目前,在石大学习的有来自20多个国家的500多名留学生。随着石油石化企业海外市场的拓展,苏丹、哈萨克斯坦、沙特阿拉伯等资源型国家迫切需要了解中国文化,认同中国情感,掌握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炼化技术的国际化石油高级专门人才,因此,学校还招收来自哈萨克斯坦、苏丹、俄罗斯等资源国学生来学校接受教育。资源国留学研究生教育项目由中方学校、中外企业、外国政府或外方学校三方沟通交流,共同参与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联合制定研究生培养计划和方案,外方学员以留学生身份到校进行研究生学习。目前,共有来自11个资源型国家和地区的40多名留学生在学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自2000年以来,学校就在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工程项目、人才培养基础条件良好的石油、石化企业,如大庆油田、塔里木油田、新疆油田等78家企业建立研究生工作站,与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已有400多名研究生通过工作站完成了自己的研究生学业,成为了面向企业生产一线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创新人才。
  工作站研究生做毕业论文时,学校将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很多“急、重、难、新”问题作为他们的研究课题,使研究成果更好地运用到生产实际中,也使研究生们在企业生产现场实战演练,能力、经验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和积累。
  设立创新计划实验班
创新计划实验班是学校为积极构建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探索尝试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一批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适应未来全球化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
  2007年,学校成立首届创新计划实验班,之后又设立了“石油工程”、“地质工程”等创新计划实验班,在加强数理基础的同时,增加了经济管理类、人文和礼仪等课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同时推行研究型教学方法,对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提出了明确要求,相关院系还提供政策、指导教师、资金等保障,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为优秀学生成才构建了高层次的培养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