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后我们来相会

北京石油学院炼制系61级校友欢聚石大纪念入校50周年

    期次:第911期    阅读:1136   




  
“人生七十古来稀,今天来参加聚会,看到很多熟悉的同学面孔,50年前我们在北京石油学院一起学习的场景便历历在目,感谢母校多年来对我们的培养和教育。”10月10日,北京石油学院炼制系61级校友、原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在学校翠宫报告厅用朴实的话语表达了对母校的深情。他与170多位炼制系61级的老校友齐聚石大,纪念入校50周年,共同回忆难忘的青春岁月,共同感受母校的发展变化。
  纪念座谈会上,昔日的学生——原北京市检察院检察长许海峰,昔日的老师——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务委员刘是龙,中华全国总工会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杨兴富,原炼制系61级辅导员周学仁等也发表了饱含深情的感言,感恩母校的教诲和培养,抒发深厚的师生情谊、同窗友情。
  校党委书记蒋庆哲代表学校热烈欢迎炼61级校友回到母校,赞扬校友为祖国的工业发展、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感谢校友为母校争得了荣誉。他表示学校将更加重视校友工作,关心关注校友的成长与发展,希望校友们常回母校看看,为母校的发展献计献策。校长张来斌向校友们介绍了学校近年来良好的发展态势,特别回顾了“十一五”期间的建设成就,展望了学校“十二五”的发展目标和规划。化学工程学院院长高金森向校友们介绍了以炼制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化学工程学院近年来在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绩。
  会后,校友们在青年园合影留念,并参观了学校“十一五”发展成就展。
  宁静的校园里,这群已经白发苍苍的昔日同窗,个个变成了当年的小伙子、小姑娘,兴奋地相互嘘寒问暖。
姚莉华现在定居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前不久刚做完腿部手术的她现在走路还需要拐杖,但当她听说这次聚会的消息后就马上从万隆飞到了广州,然后又马不停蹄地来到北京。她说:“能够在母校见到这么多老同学,感觉特别亲切。”
  张淑芳是同自己的老伴一起来的,看着校园里高耸的教学楼和红旗操场上奔跑着的风华正茂的学子,她微笑着说:“在怀念北京石油学院时的学院路,怀念那时候的工字楼时,我也为我们的母校能够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而感到自豪!”
  任炽刚毕业后去了大庆油田,之后回到家乡的镇海炼化工作至今。他说:“我们这一级同学感情十分好,回到北京,回到母校,回到我们事业起程的地方,心情特别激动!”老先生回忆道:“1961年我们入校时正经历三年自然灾害的尾声,但在学校里我们吃饭有保障,国家努力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所以我们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王立安毕业后赴大庆油田工作至今,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大庆,奉献给了石油。他说:“时代不同了,但是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丢,我们石油人的铁人精神不能丢。我是‘石油人’,也是‘石大人’,相信母校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石油学子为石油石化事业贡献力量。”
李树国毕业后去了北京石油化工研究院,当时石油化工杂志创刊,他就成为了创刊团队的一员,做了一辈子的石油化工杂志。问起校园怎样时,他哈哈大笑非常开心地说:“very good!”
  这次聚会的发起和组织者许海峰看到有这么多校友齐聚石大,非常欣慰。他感慨地说道:“61级的同学在大学里像兄弟姐妹一样,毕业后大家战斗在石油石化各条战线,为中国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如今再次相约母校,感受母校变化的同时,也加深了同学之间的情谊。”
  50个春夏秋冬,50载沧桑砥砺。在炼61级校友的脸庞上,曾经的青春年少已经被皱纹雕刻出了岁月的痕迹,然而正是在这似水年华中,他们一直为中国石油石化事业的腾飞默默奉献着。石大,以他们为荣。
  文/海凤 张旸 李亚涛 冯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