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赛场,看我们的青春与成长
期次:第912期
阅读:810
10月15日的石大红旗操场处处洋溢着激情与活力,2011年秋季新生田径运动会33个比赛项目吸引了近675名运动健儿。入场仪式走出气势,嘹亮口号喊出风采;接力比赛扣人心弦,团结协作众志成城。赛场,见证了我们青春的活力,见证了我们成长的足迹。
自立自主,“我”能行!
一天的运动会,却有着不止一天的付出;一个运动会,却见证着一切“由我来”的开始。这是一场属于“我”的运动会:一场由学生自主组织、学生踊跃参与、学生公平裁判的体育盛会。
“其实为这次运动会做准备从‘十一’放假前一周就开始了。”机械学院学生会外联部的部委曹洪玮说,“为了运动会的赞助我们去了学校周边的许多商家,有的部委负责工作餐,有的负责拉资金赞助。由于缺乏经验,有时去十几家店一次也没有成功,但最后通过部委们的共同努力,我们还是顺利完成了任务。”
“既然我是裁判,我就要秉持公正。”来自环工的陈子涛是维护径赛秩序的一名裁判,专门监督检查那些不遵守规则、抢道的运动员。经历一上午的执行检查,接受采访时,即使并没有比赛他还是会习惯性地看看跑道。
2011级油气储运专业的刘清丽是学生会体育部的成员,负责组织男女1500米、仰卧起坐等项目。为了筹备这次新生运动会,她从9月中下旬就开始忙碌。在这一个月的筹备中,她深刻感受到身为活动组织者的“艰辛”:初期招不到愿意跑长跑的女生,她和其他干事一个个去“做工作”;组织训练时间不好安排,她和搭档一个个发短信询问;和搭档工作中出现争执,两人慢慢磨合直至默契。
并肩合作,从“我”到“我们”
“我们是一个团队”,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却把相识时间不长的一群人紧紧连在一起,“我们”开始变成比“我”
更常用的主语。团结、合作,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容易的一件事儿,可是,他们做到了。
“我们虽然不在赛场,但我们也有自己的战场,全场我们的声音是最嘹亮,最振奋人心的。”来自化工学院化工6班的郑方和沈陶两位同学异口同声。郑方在观众席上激动地挥舞着彩带和铃铛,“对,我们是一个团队,团结协作,紧密配合,为我们的运动员加油。”沈陶还说:“可能是高中缺乏合作意识吧,到了大学的运动会上,分工明确,互相合作,大家都为班级为学院争光,感觉挺好的!”看着他们灿烂的笑容,听着他们响亮的呐喊声在操场上回荡:原来这就是一个团队的声音啊!
运动场上比赛紧锣密鼓地进行,而幕后也有另一番忙碌的情景。有的同学正在收集整理广播稿件,有的同学穿梭于台前幕后,时刻采集比赛的最新信息,还有的同学正准备着获奖同学的名单和奖品。
“作为这次新生运动会的组织者之一,我觉得在幕后为同学们默默地服务,对我们也是一种磨练。”工商管理学院学生会科技创新部部长梁强在忙碌中向我们表达了他的想法,“至少,在幕后,我们学会了通力合作,办公室负责物资调配,体育部安排比赛的进程,宣传部处理广播稿件,组织部和外联部则是组织与协调各项活动。正是靠着团队的努力与合作,才有了这场精彩的运动会,不是吗?当然,这对我们的能力也是一种考验!”
独家记忆,属于“我们”的欢声笑语
如果有一天,回望成长的旅程,有多少片段能够记录从稚嫩到成熟的蜕变?如果有一天,离开校园,有多少故事能够与老同学反复欢笑回味?从刚刚遇见,从初入石大,每一次集体活动就见证着共同的进步和美好的时光。运动会,是珍贵的一页,书写着难忘的青春。
负责400米等项目的机械院体育部部委牛凯剑说:“等待结果的时候心情十分忐忑,全身细胞都停止了活动,汗毛几乎都竖起来了,就在我们部长以为没取上名次的时候,传来了‘第二名机械学院’的消息,这时整个体育部都沸腾了,大家互相拥抱,击掌庆贺,像打了胜仗的士兵一样。”最后合影留念时他们都抢着摸奖杯,站在后面的人摸不到就抓住前面人的手,大家心连心,共同记住了这个美好的时刻。
“李导也参加咱们的新生运动会了!”男子4×100米检录处,当有大一新生看到自己的辅导员也参加运动会时不禁眉飞色舞,“李导,靠你了,我们去把记录破一下啊。”李观是工商管理学院2011级辅导员,也是4×100米接力的运动员。刚开始觉得要和自己的学生一起合作、竞争还有点不好意思,不过后来他却深深地感受到这是怎样的一种幸福,“这次商学院实力太强了,接力都把别的院套圈了,我也很兴奋呢!”竞争,合作,驰骋,欢笑,这是属于彼此共同的记忆。
文/王强峰 王博 黄佳宁 韩舒悦 丁可莎 国天石 赵越 图/刘一丹 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