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物

    期次:第920/921期    阅读:787   

□郭虎(石工学院)
一个阳光明媚的秋晨,我在图书馆看书,泡了一杯茶,两小时后发现这杯茶依然温热,就突然想起这盛茶的保温杯是大学好友海成送我的生日礼物,顿时很感动,也很怀念。当我把电话打过去,告诉他这个杯子很给力时,电话那头传来开心又爽朗的笑声。之后,每当我用这个杯子喝茶时,总会想起海成,想起我们在西安一起吃饭一起玩耍的日子。
  我还想起,自己曾收到许许多多的礼物。有朋友去成都玩带回来的三国熊猫书签,还有学生去上海玩时带给我的世博会海宝纪念品;有过节时朋友送的笔记本和贺卡,还有我生病住院时同学送的书;有来自同事家乡的特色香包,也有同学家乡的特色小吃;有实习时油田单位赠送的精美笔筒,还有大学毕业时母校送的茶杯;有哥哥给的钱包和电脑,妹妹送的红袜子,还有阿姨送的手表和衣服;随身听,影集,衬衣,皮带……每一个礼物背后都有一个温馨的故事,一个值得感谢的人。每当看到它们,我都会感动不已,惦记着亲友的好,感恩着他们的付出,然后沉浸在那些美好的回忆中。我一直小心保存着这些礼物,害怕弄坏或弄丢,怕一旦丢失,就容易忘掉礼物背后的拳拳情谊。
  记得四年前一个节日,我辅导的学生的父母送我很多礼物,我感到很惭愧,因为女孩成绩起色不大,于是连忙给他们发短信说“非常感谢”,他们回“礼尚往来,中华传统”,我深受触动,也有些迷惑。后来在《礼记·曲礼上》找到“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的原句,终于明白叔叔所言“礼尚往来”不虚的内涵。虽然我已经不再给她补课了,但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有时间还常和他们全家一起吃饭,女孩去美国读书我还特意到机场送她。“礼尚往来”对我的启迪,已经远远超出了礼物本身,夸张点说,已经上升为一种人生观。
  从那以后,每次过节我都不忘给远方的好友寄送贺卡,表达祝福;朋友过生日也记着送个小礼物,以示祝贺;寒暑假回家不忘给家人带点礼物和小吃,送达温暖;也会给小侄子、侄女带些玩具或糖果,传递关爱。看到他们惊喜和高兴的样子,我也会很开心。生活不易,一点付出和一个意外就可以换来一份欢笑和一些感动,何乐而不为呢?
  生活中,相互赠送礼物随处可见,结婚嫁娶,安家置业,亲友走动,串门拜访,礼物让节日变得喜庆和热闹,让平淡的生活多姿多彩,让人们也变得友善多情。当然还要说,将充满温情的礼物物质化、世俗化是非常不好的倾向,以礼品价钱的高低作为衡量内心“诚意”的标尺,这是对礼物的曲解,变味的“送礼”更会使人陷入攀比和盲目的泥潭,从而打击了单纯“礼尚往来”的积极性。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不管收到什么礼物,都会开心。礼物本身代表一份关心,一份情谊,一种尊重,一种情怀。而精心地赠送礼物也是一件有意思、很快乐的事情。我们在索取和付出中收获生活的美好,还记得小时候收到礼物时特高兴,对回赠礼物也特别上心,盼望看到对方惊喜的表情。随着年龄的增加,阅历的增多,大家反而瞧不上互送礼物这样的事情,当我们很多人越来越忙,越来越懒,总以“幼稚”或“没意思”作为自己逃避和退却的借口时,却不知,正是这些借口,使我们离真诚和快乐越来越远,这也许正是我们不如孩子单纯和快乐的原因。
  所以,无论何时,不管怎样,请不要忘了馈赠礼物这个增进情谊的好方式,不要忘了礼物这个连通彼此、增加交流的好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