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三位全国政协委员“两会”建言献策——

聚焦能源发展关注社会民生

    期次:第924期    阅读:700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长张来斌——
能源安全:拓展西北陆上能源安全大通道
在中东地缘政治对我国能源安全影响日益加深的新形势下,拓展我国西北陆上能源大通道对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意义日益凸显。
  拓展西北陆上能源通道包括新疆能源基地建设、中亚能源合作深化和向南亚延伸三个组成部分。以新疆为基地,以中亚为桥梁,通过油气合作和管道建设,打通与里海甚至波斯湾的联系,为我国油气进口开辟出一条直达里海、中东的第二要道——西北陆上能源通道,将会大大提高我国的能源安全保障程度。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西北陆上能源通道建设已经取得重大突破,已基本形成涵盖进口、生产、运输、储备、炼化为一体的能源供应链:一是中哈原油管道完工之后,对国内可通达兰州直至中部和西南,对外可直通里海地区;二是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已连通塔里木和中亚气源,供气直达上海、广州等地;三是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在新疆建设进展顺利;四是新疆输煤专线正进入加快建设期,新疆将加快“西煤东运”基地建设速度,不断提高煤炭的外运能力。
  在现有能源供给和输送建设的基础上,西北陆上能源通道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供拓展:一是处于建设期的西气东输三线将进一步提高西北天然气运输能力;二是中俄天然气管线前景看好;三是西北陆上能源通道存在向西、向南延伸的巨大空间;四是新疆运煤铁路专线建设进入密集规划和实施期,将实现商品煤大规模外输。
  因此,拓展我国西北陆上能源通道建设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设立西北陆上能源通道统筹协调办公室,加强政府部门间的组织、协调。能源合作是涉及多个领域、多个部门的系统工程,设立西北陆上能源通道统筹协调办公室,能够综合评估西北陆上能源通道建设的各项措施,本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统筹协调各部门、各企业之间的行动。
  第二,明确政府与企业在对外能源合作中的分工,协调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对外行动。在与西北陆上能源通道相关国家的合作中,我国应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两个能动性,政府以能源保障为中心,企业以利益为导向,协调行动。在谈判中,政府与企业应明确分工,统筹规划,最大程度提高国家能源安全水平。
  第三,理顺国内能源价格、财税体制,提高地方政府和能源企业参与西北陆上能源通道建设的积极性。加快国内能源价格和财税体制改革,逐步形成各种能源间合理的比价关系,协调好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
  第四,加快新疆自治区能源生产和运输布局配套建设。作为我国六大综合能源基地之一和西北进口枢纽的新疆,其能源行业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西北陆上能源通道建设的水平和成效。中央政府应统筹规划新疆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全面提升新疆的能源生产和运输能力,为我国西北陆上能源大通道的建设提供充足的支持。
  第五,继续深化与西北陆上能源通道相关国家的全方位合作。以能源合作为纲,全面深化与这些国家在政治、经济、人员交流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提高合作稳定性,为更大范围内的西北陆上能源通道拓展提供稳定的外部合作环境。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尚旭——
城乡教育公平:高薪引才入农村
因先天条件、政策倾斜等因素,农村为城市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城市应该“回馈”农村。但如今,“寒门难出贵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农村的孩子想要到城市闯出一片天,非常难。比如工矿、煤矿、建筑工地的一线工人大多来自农村,城里的孩子去干这个的肯定少得多。因此,推进城乡教育资源的公平,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为寒门学子成才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非常重要。
  几亿农民为了全国人民的生计勤劳耕作,但所得却非常有限,而如今这种贫富差距更是日益加大。以乡村教师为例,在北京一个月工资至少三四千元,而农村有一千多元就不错了。国家应该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对农村的倾斜、投入力度,提高教师工资水平,改善教学设施和教学环境,让农村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要用高薪引进人才入农村,让优秀的师资队伍充实到农村教师队伍中,提高教学质量。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院长陈勉——
油气开发:重视页岩气开发基础研究
石油天然气能源中,页岩气、煤层气、致密气、致密油等非常规资源渐渐受到关注。目前,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更新观念,破解难题,大力推进页岩气开发基础理论研究,是我国油气资源领域重要而迫切的战略任务。
  发达国家的成型技术对我们很不适用。美国对页岩气勘探开发有两项公认技术:大规模水力压力和水平井技术。利用前者,每口水平井约用水10万加仑,这对水资源相对丰富的美国不成问题,但我国页岩气多分布在新疆、内蒙古、松辽地区等缺水地带,完全采用国外技术只能满足小规模试验开发;再比如,得益于土地资源丰富的先天优势,美国实现了低成本、工厂式开发页岩气,他们以铺就铁轨的方式,钻完一口井后将钻机迅速转移至另一处继续钻井,几乎没有等待时间——这对国内预测页岩气相对丰富、却多丘陵多山地的西南地区来说,几乎没有复制可能。
  以发现为目的的研发初期,不用过多考虑成本,但一旦进入大规模推广,类似问题就会层出不穷。不形成自己的技术体系,没有原始创新,中国根本“拿不到”非常规油气。
  因此,应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有关单位牵头,和页岩气开发相关企业协调,结合我国独特的页岩气开发特点,面向全国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设立联合基金,鼓励探索适应国情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应用基础研究,国家用政策主导,基础研究才有可能深入。
  眼下,美国研究院所与大学的石油专业,都把页岩气研究作为重要主题,而我们在美国的留学生,包括在美国工作或做研究的华人,比例正越来越大。因此建议在国家人才引进工程中专辟非常规能源人才项目,用灵活多样的政策,吸引海外高水平技术人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