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爱特殊学生群体
期次:第925期
阅读:780
“3年多的深度辅导经历,概括为18个字:辅学、辅疑、辅业;导向、导行、导为;交流、交友、交心。3年来,我坚守着最初做好‘良师益友’的承诺,坚持着对辅导员工作的热爱,坚信种子终会长成花朵,绽放在毕业的那个盛夏。
因为坚定,所以我愿意走进每个学生的心里,让他们在异乡能够感受到温暖和关爱。尤其是特殊学生群体,他们的成长特别需要辅导员的关注和帮扶,一句贴心的话,一条关怀的短信,都有可能改变他们对生活的态度,让他们重燃对生活的信心。也许,我能做的很微不足道,但我依然愿意倾注我所有的力量,在他们最美好的年华里,为他们留下些什么。”
随着深度辅导工作的广泛深入开展,我们发现在高校中占据一定比例的特殊学生群体,往往更加需要关注和辅导,他们大多表现出缺乏自信、心理脆弱、抗压能力差、情绪起伏不定、抵触外界帮助等特点。显然,常规的深度辅导模式对这类特殊学生群体效果不佳,因此,我们不仅要将特殊学生群体列为深度辅导工作的重点对象,同时还要针对这类学生群体建立个性化、专门化的深度辅导机制。只有充分了解这几类学生在心理、思维、人格等方面的独特性和个体差异性,才能保证我们的深度辅导工作有的放矢,收放自如。
一种机制早预防
我们开展深度辅导工作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排忧解难,为他们成长成才提供有力支撑,而能够早做工作,帮助学生识别危机,避免走入歧途,防患于未然,更是一种深度辅导的新思路。要建立起“特殊困难学生群体”包括经济、学业、心理等方面在内的全方位预警机制,为每位特殊困难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定期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辅导,记录学生各个方面的表现,通过设定不同级别的警戒线,定期为学生做诊断,及时对他们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监督与提醒,最大程度地减少不良后果的产生。
两项建设早发现
我们开展深度辅导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学生的第一手信息,以便能够及早发现“特殊困难学生群体”的异常动态,及早采取针对性的辅导措施。所以加强高校信息员和心理委员队伍建设就显得尤其重要。信息员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及时关注身边同学在校期间的思想动态、生活状态、学业状况等,而心理委员则应该做好班级心理健康信息的收集工作,一旦发现身边有心理异常的学生要及时向辅导员反映。
三个平台早治疗
搭建学生成长导航平台,就是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帮助他们对大学四年的生活、学习、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出阶段性规划,针对每位学生的规划。辅导员要进行个性化的阶段性反馈与总结,并对其进行修正与完善,同时对未能达到预期目标的进行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保证学生四年期间不会偏离预期目标过远。尤其对于“特殊困难学生群体”,他们往往特别需要别人关注,却又抵触他人的帮助,这样的方式既维护了学生个人尊严,同时也达到了及时监测学生动态的目的。
为了从源头上改变学生错误的认知和不良的习惯,保证深度辅导的顺利进行,还要搭建学生自我管理平台,通过对新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定期检查和纠正,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树立良好的生活、学习、思维习惯。为了更加贴近学生,辅导员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行深度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