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食堂里的他们和她们

    期次:第925期    阅读:786   












  小陈,四川人,第一食堂四层“西北风味”窗口的收银 员,和同伴一起来中国石油大学打工。开朗爱笑的她很感 谢学校给她这份工作赚钱养家。








  编者按:他们穿着白衣戴着口罩忙碌的身影我们多么熟悉,却又如此陌生;她们喊哑了喉咙、站酸了腰背,悄悄拭去汗水,脸上却还带着亲切的笑容。他们和她们是伴着凌晨4点的灯光忙碌在灶台旁的一群人,是精心照料同学们一日三餐的一群人。
  当你抱怨饭菜不合口味的时候,不妨婉转地告诉他们你的想法;当你愤怒他们刷错了钱、打错了饭时,不妨用心体谅一下他们的辛苦;当你无所谓地浪费粮食、蔬菜时,不妨想想扔掉的既是来之不易的粮食,也是他们辛苦劳作的成果。
  石大食堂里的他们和她们,不善言辞、不愿表达,但与大家一样,都有一颗爱石大的心。听他/她们说……王德杰,第二食堂经理,在石大工作20多年,愿望是在物价飞涨的时候也能让学生少花钱、吃好饭——“为同学们服务,本身就很有动力,但是餐饮工作也是有酸有甜,所谓众口难调嘛。只是希望大家多一份理解和宽容,少一些挑剔和抱怨,多体会工作人员的辛劳,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
  张志虎,面点师傅,凌晨4点就开始为同学们能吃到热乎的早餐而忙碌——“有时候同学们不经意的一句话都会让我们琢磨好几天,想着怎么才能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需要。”
  张宪,石大毕业后留在餐厅工作,第二餐厅一层的声音模拟装置就是他的研究成果——“我希望食堂管理越来越标准化,工作人员能轻松一些,同学们能方便一些,也希望尽自己所能加强食堂工作人员与同学们之间的沟通。”
  杜永强,清真餐厅的厨师长,是有多年餐饮工作经验的老师傅,最心疼每天被浪费的剩饭剩菜——“现在每天光午饭时的剩饭剩菜就有十大桶,看着经过我们一道道工序做好的饭菜就这样被倒掉,我们都很心疼。”
  赵大姐,第一餐厅四层保洁人员,今年是她在石大工作的第二年,手脚麻利,挺喜欢石大的同学们——“在这里工作挺好,孩子们挺可爱,自觉收拾碗筷,有时候忙不过来还帮我一把,我会好好工作的。”
  他是在食堂窗口负责打菜的师傅,有些害羞,不愿意透露姓名,手上有长年劳作磨出的厚厚的茧,他说有时候干完一天活儿会累得手不住地颤抖——“就餐高峰时人很多,工作量大时可能会有打错菜或刷错卡的现象,偶尔也会引发小争执,希望大家能够相互理解,我也会尽量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