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挂职路一生新疆情

——访石大赴新疆挂职干部彭斐

    期次:第927/928期    阅读:1617   




  2011年2月,经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选派,怀着一颗对共青团事业的赤诚之心,在学校领导和家人的支持下,中国石油大学科学技术处管理二科科长彭斐启程赴疆,开始了具有特殊意义的挂职生活。
  初到新疆
出发之前,彭斐和不少人一样,对新疆的印象是——到处是成片的戈壁滩、沙漠,人烟稀少,交通不便,以为在新疆的工作环境较为恶劣,安全问题更令人担忧。他笑着说:“别看现在说起来是多虑了,但是当时真是做好了各种心理准备,毕竟要去的是一片完全陌生的土地。”
  然而真正来到新疆工作和生活,种种误解就被完全打消了。“真是不到新疆不知祖国之大,不到新疆不知祖国之美。”彭斐感慨着新疆的地域辽阔,赞叹着新疆美丽的自然风光、甘甜的瓜果以及淳朴的少数民族同胞。同时,他也激动地向记者介绍新疆的飞速发展和安定繁荣,无论是硬件基础设施还是人们的生活水平,都与去之前的想象完全不同,而且新疆的发展理念和办事效率也并不比内地落后,总结起来就是“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生活幸福”。
  潜心工作
经过在乌鲁木齐三天短暂而充实的培训,彭斐奔赴克拉玛依,正式投入挂职工作。虽然这座迷人的城市给了他不少惊喜,但工作的种种困难也让他承担了不小的压力。
  在新疆基层团委工作,与在学校时不同,面对的不再是单一的老师、学生,工作对象大多数是地方青年,他们受教育程度和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刚到任的彭斐没有相关经验,与工作对象沟通都有些困难,就更别说开展工作了。他开始虚心向当地的老同志学习,逐渐改变工作方式、方法,尽可能地了解、理解当地青年,真心实意与他们交朋友,尽心尽力帮他们解决困难。工作的起步总是艰难的,但只要能扎实地迈出第一步,之后的工作就相对顺利了。
  克拉玛依基层团委,除了为青年们服务以及组织共青团活动以外,还有很多事务性的管理工作需要多方协商、上下沟通。这就要求彭斐一方面要尽力做好共青团工作,另一方面也要积极融入当地,做好各种沟通、协调工作。他说:“加班是家常便饭,我基本就是以办公室为家,过着宿舍、办公室两点一线的简单生活。”
  忙碌的工作占据了彭斐的大部分时间,然而每当空闲下来,他也会想家,想念家人,尤其是一岁半的女儿。这一年在外挂职,家里的事情总是有心无力,对妻子,对家人,他不免有些歉疚。
  满载收获
“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爱国奉献,开拓创新”的石大精神一直鼓舞着彭斐对自己严格要求,踏实的工作,最终收获了喜人成绩,得到了挂职部门领导和青年团员的认可。他说:“我的工作得到了领导的肯定,让众多青年团员满意,没有比这更令人激动的了。”
  彭斐曾组织千余名青年志愿者开展“交通文明劝导”活动,组织百余名青年志愿者为新疆第七届国际旅游节服务,组织召开克拉玛依区第二届少先队员代表大会,策划组织克拉玛依区第三届青年趣味体能挑战赛和第四届青年排球赛等体育文化活动。他为每一项活动的成功举行而欣慰不已,也时时总结着每一项工作的经验和不足。
  挂职归来,彭斐有着万千感慨,他略略沉思后说:“边疆的戈壁风沙,磨练了我的意志;地方的挂职经历,开阔了我的视野;基层一线的酸甜苦辣,锻炼了我的能力,也让我树立了正确的民族观、宗教观。这一年收获颇丰。”他也希望今后能够把在新疆学到、体会到的带到学校的日常工作中来,力争使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新的成绩,为学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文/学生记者 于斌 王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