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馆文献系统建设:完善服务体系提高保障能力
期次:第927/928期
阅读:801
经过“211工程”三期建设,中国石油大学图书馆在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基本达到了国内较先进水平,已经初步建成了馆藏资源丰富、石油特色明显、学术研究和信息服务并举、传统和数字相结合的复合型高校图书馆;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信息资源服务体系,有效提高了学校信息服务保障能力,并在国内石油石化信息服务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文献资源建设方面,纸质图书馆藏量每年稳定增长,电子图书馆藏量大幅度提高。馆藏图书总量由2007年底的279万册增加到2011年末的337万册,电子图书总量已达309万种,比2007年底的133万种增长了1.3倍,数据库也在维持原有规模的基础上,着重引进了一些高质量数据库以及一些与石油领域相关的重要数据库。
信息服务公共平台建设方面,建设了数字图书馆门户、统一检索系统、远程访问、原文传递等系统,完善了学位论文服务、专题特色库等系统,初步形成了以数字图书馆门户为中心的信息服务平台。
特色信息服务建设方面,不断完善学位论文数据库建设,新建设了石油教材教参数据库、石油多媒体资源数据库、石油专家学者数据库等,形成了一系列的石油石化特色明显的信息资源和服务系统;加强科技查新站的建设,已初步形成了主要面向石油石化领域的情报信息服务体系。
基础环境建设方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区着重于IT设施的改善,对老旧机房按照专业机房标准进行了改造,对原有的存储阵列实施了扩容。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着重于青岛校区的基础设施改善。
学校图书馆在资源、服务、特色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与国内外一流高校图书馆相比仍有诸多不足。在下一个“211工程”建设周期内,应重点在提升深层次信息服务、特色化资源和特色化服务水平,加强高水平技术管理与专业服务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有效地服务于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石油行业生产与科研攻关以及地方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