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大会主题领会报告精神

□人文社科部丁英宏

    期次:第798期    阅读:903   

  十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大会。十七大报告是党在今后五年全面领导小康社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和战略部署。明确十七大的主题,对于深刻领会十七大报告的精神十分重要。
  十七大报告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主题的三个方面看似普通,实则寓意深刻,它反映出我们党在理论上更加成熟,工作上更加务实,把握国际局势和发展机遇上更加主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坚定的政治方向
怎样使中国走向繁荣富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艰辛的探索。这中间,有过激情燃烧的岁月,有过世人赞叹的成就,也有过令人心碎的挫折。我们党不断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终于开辟出一条让中国人民摆脱贫穷、告别落后,让民族走向富强、走向繁荣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是伴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明确的。最早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党的十二大上,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在总结中外社会主义运动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党的十四大首次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写进党章中。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带领中国人民在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继续探索,形成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核心的治国理政的基本理论,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执政以来,从中国改革和发展的现实国情出发,从全面完成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任务出发,从国际国内发展的大势出发形成了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
  从理论发展的路径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带领中国人民在走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如何实现建成社会主义问题上的理论探索。这在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历史上是第二个大的阶段和第二大主题。第一个主题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能否跨越资本主义阶段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问题。毛泽东思想对这一问题已经做出全面回答,并且取得了成功的实践,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质的飞跃。在第二个主题上,我们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这是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不同时期不同形势所形成的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在今后的发展中还必将不断形成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这表明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十七大从理论上明确这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的主题对于进一步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认识,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具有深远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明确说明我们的旗帜已经十分明确,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我们都会吸收借鉴,但从自己的国情出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决不会改变。
  科学发展观
——全面的理论指导
把发展问题作为党的理论指导确立下来,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回答了一个国家发展什么,发展为了什么,发展依靠什么的一系列关于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的核心问题,指出发展不仅是经济领域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同时也应该是以人为本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的四位一体的发展,发展的战略和理念明确由“物”转向了“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在国际发展理论问题的探索上是具有标志性的理论成果,是对发展理论的重要贡献。它的提出不仅对国际社会不同国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发展,提供了理论的借鉴,同时对于国际社会正确认识和接受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的崛起具有重要意义,必将会为中国改革进入到攻坚阶段、发展进入到纵深时期的发展事业争取到一个友好的国际环境。
  十七大报告全面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明确了发展是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根本宗旨,这对于凝聚最广大人民的力量、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中不断出现的问题乃至失误、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指导作用和实践作用。在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问题上,进一步调整了战略思维。
  例如,十七报告把十六大以来提出的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调整为又好又快发展,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都说明我国在注重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更加关注经济发展与能源环境的关系,更加注重经济的发展成果能否惠及最广大人民的问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明确的工作任务
务实求真是新一代领导集体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最基本要求。
  未来五年,将是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五年。确立什么样的目标,对于能否有效完成小康社会的建设任务至关重要。十七大报告在总结十六大以来工作的基础上,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了更加具体的新要求。其中对民生问题更加关注,民生问题都是具体的、实实在在的,是老百姓触摸得到的切身利益。十七大报告中涉及民生问题的许多工作布置,既有理论高度,又在实践中有可行性,抓住了要害。报告中把我国国家建设的目标由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发展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因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同时,还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
  将工作任务明确布之于全国人民本身就是执政党和本届政府的明确自我约束,同时也昭示了党和政府敢于接受全方位的社会监督和考核的勇气和信心。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负责任的态度必将转化为具体的工作成就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也一定会团结中国最广大的人民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