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点亮智慧之灯

    期次:第933期    阅读:721   












  5个大洲,11个国家,16所国外高校,91位国际学生,虽然国籍不同,肤色不同,文化不同,却因为对石油事业的同一份热爱,来自五大洲的石油学子相会在石大——
文/邸飞 王宇航
油气资源国际博士生学术论坛——未来石油工程师论坛,是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中一道散发着独特魅力的风景线。这一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SPE学生分会承办的系列学术活动,共收到全球11个国家26所石油类高校学生的106篇论文,45位优秀学子围绕“交叉学科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这一主题进行了论文宣讲,论文内容涉及油气地质与勘探、地球化学与环境科学、钻完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及采油工程、机械与油气储运工程等研究领域,为世界各国的博士生们提供了更加宽广的学术平台,促进了学术交流,增进了各国石油文化的融合,增强了青年石油学子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5个大洲,11个国家,16所国外高校,91位国际学生,与中国石油大学所有SPE成员共同见证了为期5天的未来石油工程师论坛。这5天,使石大学生活动的国际化进程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为了成功迈出这一步,有一群人用执著编织着动人的逐梦故事。
走出去,搞“外交”
  随着石大国际化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学子有机会站上国际学术竞赛的舞台和学术会议的讲台。但是在SPE学生分会的队员们心中,却一直有一个梦,那就是什么时候石大能够成为国际学术舞台的主角。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迈出的第一步,就走得非常艰难,足足耗费了5个月的时间。
  2011年12月,未来石油工程师论坛进入实质运作阶段,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怎样吸引足够多的国外石油专业的学生自付旅费参与此次活动。要想让国外的学生能够来石大参加比赛,首先是要和他们取得联系,网站上的信息是远远不够的,要“请进来”的第一步,就是要“走出去”。SPE学生分会每年都会有队员参加国际石油工程知识竞赛,这些队员在完成比赛后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联系国外各高校的SPE学生分会主席,每次都会带回一批名片,而这些名片就成了宝贵的资源。除了学生的名片,石油企业的名片也在收集范围内,这看起来简单,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有时候会遭到一些误解,甚至还引来了安保的盘问。但每位出国队员都目标明确,从不轻言放弃。
心理战,温情牌
  要让国外学生自己买机票来参加活动,就需要活动本身对他们有足够的吸引力,对于“吸引力”的定位,SPE学生分会进行了反复的研讨和斟酌,最终给出了三个关键词,那就是要把这次论坛打造成一次学术盛宴、一次美食盛宴、一次文化盛宴,事实证明,正是这三个关键词,抓住了“老外”的目光。
  为了把这种“吸引力”转化成外国学生实实在在的行动力,SPE学生分会外联部的19名同学从2011年12月开始,每人负责几所国外高校,开始了长达5个月的密集邮件“轰炸”,节日的祝福、平时的问候,不错过每一次能和他们交流的机会,目标就是想方设法与他们建立联系。对于国外学生的每一次来信,从各类对论坛本身的问题到对北京的好奇,以至最后办签证时一系列复杂的材料,同学们都用最高的效率予以回复,保证从收到邮件到解决问题不超过一天的时间。也许正是这种执著和认真,正是这5个月将近1200封邮件成就了论坛最终的规模。
想破脑袋创新开幕式
  开幕式是论坛的重头戏,怎样用别具一格的创意启动整个论坛,让同学们颇费心思。大家先后拿出了12套方案,最后敲定了一个创意:五大洲之水汇聚北京,共同点亮论坛之光。为了给这个很好的寓意再加入一些色彩,让它能达到震撼的效果,大家决定利用酚酞的变色反应。
  这个看似简单的工程,着实让SPE技术部部长姜夏)跑细了腿。为了找到一个不漏水的模具,她跑遍了昌平所有的广告公司,人家一听都表示无能为力。最终还是同学们在鱼缸店找到了灵感,定做了一个大鱼缸来制成开幕台,鱼缸的正面贴上亚克力板,上面是所有参赛高校的logo,下面是国际博士生论坛的英文,再将这行英文字掏空。开幕式上,观众先是看到象征五大洲的水将这行英文充满,最终当吴小林副校长将象征中国石油大学的水倒入时,所有的水开始变色,在场的各国选手激动地呐喊起来,论坛成功启动!
  仪式结束后,选手们还纷纷跑到台上合影留念,德国的选手握着SPE分会主席邸飞的手直问:“这太神奇了,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精心打造学术盛宴
  此次博士生学术论坛共收到文章106篇,论文集厚达530多页。SPE学生分会秘书处与学术部昼夜赶工排版,力求将所有的工作做细致,每个页眉、页脚都力求没有一点儿错误。在论文大赛的宣讲环节,组织活动的精心周到令人印象深刻,大至流程的严谨,小到计时软件的专业,乃至PPT翻页笔等答辩工具的准备、临时准备的雨伞等小细节,都令选手们赞叹。
  因为一直不能确定到底有多少支队伍参赛,“国际石油杯”石油知识竞赛的赛程直到5月17日晚才最终确定。这个活动由SPE学生分会竞赛部负责,1名女部长率领17名部委扛起了这个重任。考虑到国外选手的习惯,比赛没有进行流程彩排,因此就要求提前将所有的环节进行细化,将每支队伍编号,安排好每一支队伍的座次、出场顺序,组织国外选手上下场,使比赛有秩序、高效率地进行。在比赛结束后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小插曲,许多国外的选手对同学们自己设计的计分软件、计时软件以及抢答器非常感兴趣,多次索要,觉得这些软件和硬件很高科技。
一群人,一个梦想
  技术装备展是每年SPE年会的一大亮点。能不能把SPE年会的展览搬进石大,让石大学子更多地接触石油企业,了解企业文化?这个想法最初把SPE分会的同学们自己都吓了一跳——没有资源,没有号召力,靠什么让企业参与到活动中来?这项工作,对一个学生组织来说,更像是一个梦,要梦想成真,只有坚持。
  起步是艰难的,最初向企业发出的邀请函有回复的很少。一遍不行,第二遍,第二遍不行,就发短信,打电话。104封邮件,212次通话,13次面谈,11份合同,最终帮助这个学生团队赢得了9家公司的支持和3.9万元的赞助,这9家公司包括了壳牌、道达尔、贝克休斯、天地能源、泰纳瑞斯等国际知名的石油企业。更让大家喜出望外的是,因为专业搭建展台的美沙会展的赞助,团队节省了昂贵的展台搭建和租赁费用。
  本次企业文化展的定位是“学生自己的展览”,为体现与众不同,体现学生元素,团队做了很多精心的策划: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参与,吸引他们和公司的HR交流,设计了观众互动答题送礼物环节;为了调动会场气氛,专门设立了主持人,邀请了街舞队;为了增强整个企业文化展的学术气息,邀请道达尔的高级工程师做了精彩的学术讲座……这些小细节让整个文化展有企业、有学生,有知识、有快乐,真正做成了“学生自己的展览”。
真真正正做了回“文曲星”
  从5月17日开始到5月21日结束,5天时间9个活动,所需材料必须全部是英文。大到会议手册、论文集,小到会议流程、讲话稿,全部是先写出中文,再翻译成英文。同学们粗略统计了一下,总共翻译的文件有129份,总字数超过5万字。为了给国外选手提供地道的英文版资料,每份要翻译的材料要经过“三审”,第一遍是内部审查,第二遍是请外语系的同学审查,第三遍是请外教帮助审查。SPE学生分会秘书处的同学戏称:“论坛期间,我们真真正正做了回‘文曲星’。”
小细节大智慧
  17张电话卡与6个小手机为了随时与国外选手保持通畅联系,同时方便对选手进行管理,SPE分会事先准备了17张电话卡,并为这17个移动号码统一加了飞信,每个高校发一个移动电话卡。有的选手到北京后手机不能用,SPE分会专门准备了小手机。
  SPE-TV留下美好回忆论坛期间,SPE分会成立了SPE—TV,一个记者、一位摄影师跑遍了所有会场,5天时间里采访了所有的参会代表。为了让国外高校的选手在返程时都能拿到论坛的纪念光盘,为每个人留住此次中国之行的美好记忆,工作人员晚上通宵剪辑视频,刻录纪念光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