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个演绎了辉煌的舞台,这是一个创造了成功的舞台。当精彩落幕,当兴奋平复,当华彩淡去,我们掀开帷幕一角,却在无人喝彩的后台看到了一群平凡却执著的人,以及他们平淡却动人的故事——
接待组志愿者:夜以继日的坚持
300名志愿者,保证了4000多名学生参与的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能够顺利进行。无数次的讨论,无数次的演练,无数次的失败,夜以继日的奋战,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追求精益求精,这就是大赛工作人员在比赛期间一直恪守的行为准则。
此次大赛共有来自全国各石油类高校及国外石油高校参赛队员及领队近300人,与第一届160人相比,接待规模成倍增大。组委会4月20日发出志愿者招募通知,从300名报名者中选出110名志愿者参与大赛接待工作。5月初对志愿者进行了两次培训,并分为接待1组、接待2组、展棚组、知识竞赛接待组,会务1组、会务2组、一对一接待组、机动组等,各组成员分工明确。
参会嘉宾接待工作由一对一接待小组(20人)独立完成,由于参会嘉宾到校时间不确定,所以嘉宾接待工作共持续5天,共接待京内外近60位领导、专家参会。西安石油大学校长屈展原计划于5月19日22:00到达北京,但由于当日北京大雨,他乘坐的航班一直延误,最后于当日22:00从西安起飞。仝刚、魏舒婷、于渌三名志愿者一直坚持在军都旅游度假村接待处等待,直至凌晨1点多屈展校长到达,他们才回宿舍休息。
外宾志愿者:铁打的队伍
3次培训成为北京专业引导员
组委会一共选出了21名外宾志愿者,论坛前对他们进行了3次培训,每一位志愿者都非常认真,布置给他们的任务他们都出色完成,3次培训,不知道他们背了多少段英文介绍、读了多少英文资料。
凌晨机场接外宾
几乎所有的国际航班都是在凌晨到达北京,这就意味着志愿者要连夜打车去接机。一位德国的选手说:“我们到达机场时非常无助,但是一下飞机就看到穿着黄色衣服举着大牌子的大赛志愿者,立刻就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早7点至晚11点的志愿服务
为了做好引导工作,外宾志愿者的工作时间是早上7点至晚上11点,连续5天。5天中,志愿者“0”迟到,“0”缺席,“0”抱怨,有些志愿者累得坐在翠宫门口的台阶处休息,但没有人退出。
坐地铁节省租车钱
5月20日,组委会组织北京一日游时,为了省去租车钱,本来不安排志愿者陪同,由1人统一带领,但是志愿者一致要求陪外宾一起逛,他们说:“外国选手们自己去转,我们不放心。”于是,21位志愿者早6点坐地铁到前门等外宾,外国选手从车上下来见到志愿者的一刹那,眼睛都亮了,高兴得像个孩子。
挥泪告别
5月21日,志愿者送埃及高校师生时,送机的车早早就到了,但是大家都不愿意离开,埃及的选手抱着志愿者哭,送别持续了半个小时;俄罗斯选手在返程的前一个晚上和志愿者一起在翠宫门口唱歌,唱着唱着所有人都哭了。
知识竞赛志愿者:精益求精
“第二届博德世达杯全国石油工程知识竞赛”从搜集题目、筛选题目、队伍培训、网站维护,再到比赛彩排、正式比赛,一路走来,石工学院研究生会每一名成员都行动起来,比赛的成功凝结了大家共同的努力和汗水。
“我得回去再好好看看,明天千万不能出错。”
刘双双不仅参与了正式比赛的题目筛选,还承担了全部PPT的制作以及在比赛当天放映PPT的工作。彩排当天,他的脚扭伤了,但他还是坚持全程彩排。台上有根电线翘起来了,细心的他一看到就拿着胶带跑过去粘好。彩排结束后,他说了好几遍“我得回去再好好看看,明天千万不能出错”。第二天,他的脚依然肿着,但他却来得很早,认真连接电脑,确保大屏幕显示正常,确保知识竞赛最重要的环节万无一失。
与抢答器的“博弈”
抢答器是比赛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道具。第一次彩排时,工作人员把所有抢答器安装完成,并且试用多次。但第二次彩排时,所有参赛队伍正式试用抢答器后,个别队伍反映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代表队所在的一号桌的抢答器反应比其他桌的快。为了能让大家信服,工作人员先后更换了三次,每换一次工作人员就要把固定好的线拆掉重新装一次,一直试用到大家满意才离开。
“大海捞针”式的题目筛选
筛选题目、建立网上答题系统等这些繁琐的前期准备工作,其实并不被大家注意,但是研究生会的同学默默地做着。最初一共从各个部门搜集到了1000多道题目,然后学术部成员对这些题目进行了四轮筛选,最终剩余150道,从1000到150,这个简单的数字变化的背后蕴含的是同学们的汗水。
与“错误”PK
5月18日晚上12点,研究生会学术部部长突然接到主席楚楚的电话,指出了一道重复的赛题,是在小组赛A组的第7道题和半决赛B组附加题的第三题。题目只有侯腾飞和刘双双知道,这个小错误让他们大为紧张,于是他们把小组赛A、B、C、D组,半决赛A、B、C组以及决赛的每一道赛题都大声读出来,把每道题的考点写出来,生怕再有重复的题目。这项工作一直持续到夜里3点,第二天6点半他们就又起来重新打印赛题给评委。
打印风波
5月18日晚,办公室同学制作会议手册。第一遍:装订一半时,会议议程有变化,打印出的250份会议议程作废;第二遍:发现两个学校的标识印得有些问题,于是再次打印出250份;第三遍:这次大家都不敢装订了,怕再有变化之后又要返工,同时也在联系打印店老板看什么时候关门。九点多,终于等到了终极版会议议程,第三次去打印250份。
打印完了,办公室同学又马不停蹄地赶到会场清理垃圾,之后又装订会议手册,最后把会议手册、笔、水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嘉宾席上。期间,报告厅工作人员两次都把灯给关了,他们一次又一次请求师傅再给几分钟时间……赛场GRE知识竞赛期间正是大三学生杨戬备考GRE的关键时刻———还有一周就要考试了,本来他打算放弃参加本次志愿活动,但考虑到此次活动是研会全员参与的最后一次活动,他还是报名参加了。在彩排现场,他完成自己本职工作之外,抓紧一切时间复习GRE单词。
幕后·数字
规模大,活动多,流程紧,但组织规范有序,衔接紧凑准确,这是本次大赛总决赛和颁奖大会留给人们的深刻印象,但成绩背后的故事鲜为人知。
第二届大赛共有23所高校的1283支队伍,4000余名学生参赛,共收到作品664份,总量达到2.35G,其中444份作品认定为有效。
本次大赛除石大作为主赛区之外,还设立了21个分赛区,负责本赛区选手报名以及作品初审、复审等。
共有60余名专家参与了本届赛题的编写和修订工作,历时80天,赛题数据包从原始的1.4G变为135M,共68个文件。
大赛的官网是各种新闻、通知发布的平台,赛事期间,日平均点击量500次,最高达4000次,多次发生瘫痪。
作为作品收缴、通知发布、咨询回复、信息收集平台的两个赛会邮箱共收到和发送3000份来往邮件,多次受到发信限制。
本次大赛的宣传视频由学生独立完成,2分52秒的视频先后修改了10余次,在正式场合播放15次。
第二次大赛期间,为保证赛事顺利进行,组委会召开协调会1次,组委会办公室从今年2月至5月先后召开协调会15次。
参与本次大赛组织工作的人员超过150人,其中骨干30人,志愿者达300人。
仅以颁奖大会最后的合影为例,180人上台合影,嘉宾50人,选手130人,负责此事的志愿者只用20秒的时间将四层的架台和座椅全部安装、布置到位。为了这台上的20秒,团队先后4次更换架子,台上、台下练习组装、拆卸5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