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我在石大

    期次:第943期    阅读:720   

  
□邵郑颖(地学院)
北京的阳光很温暖、很柔和,不像南方那样暴烈。阳光穿过我的指尖,流泻在图书馆的书桌上。
  十五个小时的火车,我从长江以南一路向北,奔向我的大学,奔向我明媚的未来。
  没有担心的水土不服,也许命中注定我该是来北方生长的丫头。只是梳头时会掉发,看着长发掉下来,就像忘掉一串烦恼,忘掉过去的牵绊,在这里,重新开始一段新的生活,熟悉一条新的街道,融入一群新的朋友。一切都会慢慢改变,来到大学,我们也必将经历一种阵痛,一种调整和一种积蓄。在热烈而简单地规划过,执着而纯朴地实施过,坚定而无奈地放弃过之后,脚下的步履也变得愈加执着淡定。
  石大校园并不大,但精致,三教的弧形设计十分大气,黑色玻璃窗更显出学院的典雅之风。每次随着人流进出,看着周围年轻的面孔,都会有喜悦升腾,你看,这是我的大学生活——自由,舒适,我在这里享受与过去不一样的教学模式,我在这里结交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畅谈生活与未来。喜欢三教的天台,同学们上这儿来晨读,一篇美文,一首短诗,一段英语,可以大声地诵读,读出心里最真的感动。
  我爱图书馆,总觉得这儿是一片净土,安静得可以忘掉一切烦躁琐屑的心绪,听一段熟悉的音乐,读一本一直期待的书。我每到一个城市都会去寻找有书的地方,在石大校园的图书馆找到了叶芝的《苇间风》,一阵欣喜。在各类书架间穿梭的时候,我有一种穿越古今、穿越中外的兴奋与惊喜。
  妈妈一直担心我会吃不惯北方菜,其实这种担心完全没有必要,学校第一食堂的菜很合南方孩子的口味,打饭师傅热情,每次给我加的菜都是满满的,过年回家的时候该是要长胖了,妈妈一定会开心得笑眯了眼。
  离开家自己独立生活,原以为可以变得足够自立和坚强,可难免还是会在深夜突然醒来时觉得不安。第一次离家那么远,离开生长了十八年的家,想念,会在不经意间侵占我全部的神经,每一个细小的末梢,都在微微疼痛,亲爱的爸爸妈妈和奶奶,你们好吗?
  好在,宿舍就像家一样,回去晚了会有小姐妹发来短信——“亲爱的,早点回来哦,等你”。温暖一点一滴地渗透进心房,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我知道我很幸福。
  在这里,我仿佛找到了尽情施展才华的舞台。我在校大学生艺术团宣传部工作,在军训晚会上拍了不少照片,忙忙碌碌间很欣喜,但也有些遗憾,我也想要成为台上的精灵,可以静静地弹一段古琴,可以跳一段热烈的爵士,可以报名英语演讲比赛,也可以临一幅王羲之的《兰亭序》去参加书法大赛,可以有属于自己的镁光灯,有摄影师为我记录每一天的精彩,相片的标题就叫《青春无悔》。
  在石大,我还是原来那个青春亮丽,特立独行的孩子,有着满身的傲气,走在十九岁的路途上,用自己的光芒照亮自己。我在这里经历着成长,过程也许会有疼痛,但结果一定会很精彩,就像每一只灿烂的蝶,在破茧之前,都会是一只痛苦的蛹。
  2012年,我在北京,我在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