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社会建设再现新举措

    期次:第945期    阅读:684   

党的十八大是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本次大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问题的解决上,改革再现新思路,发展再提新举措。十八大报告在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规划上是振奋人心的,可以说十八大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重要时期、关键时刻治国理政思想的又一次创新和与时俱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攻坚克难阶段,这一阶段的规划时间是本世纪的前20年;目标是21世纪头20年,在2000年基础上,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其中前十年翻一番,再过十年再翻一番,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总体而言,减少差距、缩小差别,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小康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
  十八大召开正值小康社会建设第一阶段完成,第二阶段开始的重要时刻。报告回顾了过去十年尤其是十七大以来五年小康社会建设的成就,同时指出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报告明确指出,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全面、深入、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
  第一,从总体发展上,指出要从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个方面实现国民经济的有好又快发展。较之以前,更加强调了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难题,但也是必解之题,实现这“两化”对于增强我国实体经济的水平和能力,增强社会的安全稳定均具重要意义。
  第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继科教兴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后又一重要科技发展战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提高经济发展中主要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比重,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从制造型国家向创造型国家的转变,也才会使得中国经济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核心竞争力。
  第三,从结构调整上,指出要从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较之以前强调了需求结构问题,指出要从扩大内需出发扩大国内市场规模,这既会使老百姓更加受惠于经济发展成果,也会大力提高增强国家经济的安全性。
  第四,在社会建设上,提出了要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是以前没有的。重视社会组织体制问题是党重视和尊重社会自治的表现。社会自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推动社会自治,实现社会的自我服务、协商、管理等,对于市场的有序运行、民主制度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从以上这些新思路、新举措可见,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经验更加丰富、理论更加先进、措施也更加务实,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充满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