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页岩气:正在崛起的“朝阳产业”
——第七届中国能源战略国际论坛侧记
期次:第946期
阅读:942
11月5日至6日,由中国石油大学、加中能源与环境论坛组委会主办,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上海期货交易所、北京大学中国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加拿大阿尔伯塔省能源部等国内外机构联合承办的第七届中国能源战略国际论坛暨第八届中加能源与环境合作会议在中国石油大学举行。在本届论坛上,来自国内外政府、能源企业、研究机构及高校的多位知名专家围绕“变化中的全球能源格局:非常规油和天然气的地位”这一主题,将关注的焦点投向了页岩气这一能源界的新宠。
在当今的能源格局中,天然气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非常规油气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页岩气作为一种重要的非常规能源,其研究和开发的趋势和进展情况备受瞩目。在本届论坛上,重庆市国土资源与房屋管理局局长张定宇、中化集团总地质师李丕龙、振华石油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康启发等均就这一议题发表了看法。
页岩气是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全球地质资源量有456万亿立方米,相当于常规天然气的1.4倍,其中技术可采资源量为187万亿立方米。在全球范围内,美国率先成功开展了对页岩气的研究和开发,大大降低了美国的能源对外依存度,甚至改变了美国的地缘政治。根据国土资源部的评价,我国页岩气地质资源潜力为134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潜力为25万亿立方米。李丕龙认为,我国的页岩气主要集中在扬子地台、华北地台、东南部和西北部,其中鄂尔多斯盆地和四川盆地将成为中国页岩气最为丰富的地区,将来可能要占到全国页岩气储量和产量的1/3左右。张定宇指出,在目前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56%,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也近30%的情况下,开发利用好页岩气,是我国解决能源短缺、降低对外依存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有效途径。
我国页岩气产业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因为勘探开发工作起步较晚,还处在探索阶段。张定宇认为,页岩气开发是否可行,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因素,主要取决于市场价格和开发成本,随着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近期我国页岩气开采成本有望控制在美国的2倍以内。二是技术可行性,美国正是成功运用了水平钻井、水平压裂等关键技术,才使得页岩气的开发成本降低了一倍多,产量大大增加,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康启发也指出,美国的开采技术成熟,开发成本较低,是其页岩气产业获得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张定宇认为,我国需要加强水平井勘探开发核心技术的引进,与斯伦贝谢、哈里伯顿等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并在引进技术的同时加强自主创新。同时,我们已经成立了国家页岩气研发实验中心,“863计划”和“973项目”中都有相关课题立项支持;有关油气公司也通过各种途径开展了页岩气的科技攻关;四川、陕西、重庆等地已经取得了页岩气勘探的成功,重庆市搭建了页岩气研发平台,开展了资源调查评价;中国石油大学组建了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研究中心,与国土资源部页岩气勘查重点实验室联合实施了以“降成本,增产量”为目标的页岩气高效开发关键技术攻关实践项目。这些措施,为我国的页岩气开发提供了经验,锻炼了队伍,积淀了技术。
但是,我国的页岩气开发尚属突破早期,在技术上、研究上、管理上还处在探索阶段。张定宇指出,我国的基础地质工作薄弱,缺乏可靠的基础地质资料,难以支持大规模的页岩气地质勘探,制约了页岩气的开发利用。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比较缺乏,需要国外服务商的技术服务,并且因为地质条件的差异,技术尚有一个本土化过程。服务页岩气开发的市场服务体系也受到限制,主要包括研发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公证服务体系、合作机制等。国家对页岩气产业初期发展的扶持力度还不够,可操作性也有待增强。
因此,促进页岩气的研究、开发与利用,必须多管齐下,采取多项举措。康启发和张定宇均认为,这些措施应当包括加大对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力度,摸清资源家底,优选目标区;加快引进创新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关键技术和装备,在此基础上自主创新、自主研发,加快用技术降成本;创新页岩气管理方式,加强页岩气资源的管理,强化页岩气开发的过程监管;培育和构建页岩气产业化市场体系;加强页岩气产业化的支持措施,加强土地、财政、基础设施、水资源利用等扶持政策等。李丕龙认为,页岩气开发需走商业化模式,但商业化开发仍需要5至10年的探索。
正如张定宇所言,中国对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将会形成一个新的产业,并带动相关装备研发及制造、技术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对经济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而这一切,都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需要更多力量和更多的努力。
文/本报记者 刘志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