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达人”来支招轻松愉快学英语

    期次:第946期    阅读:813   

  胡夏楠,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高等教育学专业2012级硕士研究生,第七届“中国石化杯”校园英语之星风采大赛冠军。
  模仿出来的“英语好声音”
  参加此次“中国石化杯”校园英语之星风采大赛之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首先明确了主题,即“传统与创新”,之后根据主题收集相关资料与实例,最后利用相关资源结成文稿,加以细化。虽然步骤简单,但却是一个由繁到简、再由简到繁的过程,其实英语学习也是如此,有目的,有计划,有实际行动。
  参加英语比赛一方面是要证明和检验自己的英语能力,另一方面是因为对英语真的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我在本科阶段就比较喜欢英语,虽然专业是人文教育,但在使用英语、接触英语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英语的魅力,体会到学习英语的无穷乐趣。很多人认为英语学习很困难,其实当你享受这个过程就会发现英语学习可以轻松有趣。
  我认为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模仿,能够正确掌握单词句子的发音,能够更准确和地道地表达意思。我建议大家有空多去看看美剧,诸如《绝望主妇》等大家都比较喜欢的剧目。但关键在于看的时候不要只注意剧情,这样就失去了英语学习的意义,要对照着电影、电视剧进行反复地模仿练习,不光是单纯的字面上的模仿,而是要争取做到可以为角色配音的效果。
  吴玉璇,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2009级本科生,目前已保送录取为北京外国语大学英汉同声传译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近期举行的第四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华北赛区比赛中获二等奖,作为辩手之一帮助石大代表队获得第十六届“外研社·亚马逊杯”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
  英语学习,并不能通过简简单单地背单词和学语法就取得很好的效果,只有灵活地学习才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效。比如我就是通过参加英语竞赛,尤其是演讲辩论类的竞赛来促进英语学习的。
  我参加的英语演讲比赛主要有“外研社杯”
  和“21世纪杯”英语演讲比赛,这也是全国最具权威的两个大赛。参加演讲比赛的前一个月,我都会对自己进行系统的赛前训练。演讲比赛并不是机械地“背诵”自己写好的稿子。英语演讲比赛通常包括已备演讲、即兴演讲和回答问题环节,而即兴演讲环节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也是最能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环节。我自己训练即兴演讲时,会搜集当前热门的话题,给自己15~20分钟的准备时间,再定时进行3~5分钟的脱稿即兴演讲。15~20分钟的准备时间里,主要用来列提纲,如果列好了整个框架后还有剩余时间,就可以用来补充具体细节。值得注意的是,整篇即兴演讲稿的逻辑和结构一定要清晰,中心思想表达清楚,千万不能模棱两可,分论点也应该很容易地被听者抓住。另外,创造一个新颖的开头和结尾,也能让自己从众多的优秀选手中脱颖而出。即兴演讲能够快速地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一个能胜任即兴演讲的人,在平时的英语交流里也一定游刃有余。
  BP制英语辩论(也称英式辩论)近几年来越来越受到高校的欢迎。我参加英式辩论,主要不是为了在比赛中拿奖,而是为了通过英式辩论,锻炼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英式辩论赛通常在比赛前15~20分钟才会公开辩题,然后在这15~20分钟内进行准备和讨论。这就要求参赛选手要有广泛的知识面,因为这么短的时间是不允许上网查资料的。通过英式辩论,我们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可以锻炼严谨的逻辑思维和英语表述能力。
  英语学习的方法因人而异,参加演讲辩论比赛只是其中的一种,我因此得到了锻炼,发现了不足,以更全面的方式培养了英语综合能力,更充分调动起英语学习的乐趣。有兴趣的同学不妨尝试,即使不参加比赛,类似的训练也很有裨益。
  张怡祖,化学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12级本科生。在2012年“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北京赛区决赛中获北京赛区三等奖。
  “不背单词,背课文”
刚刚步入大学,能够在全国性的英语比赛中获奖是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儿,尤其是听到台下的掌声,看到赞许的目光,我感觉自己又往前迈了一大步。虽然有没有获奖对我而言并没有那么重要,但比赛考验着参赛者的准确发音、流畅口语和知识面,起码证明了自己的英语基础还算扎实,也在锻炼中发现了平时难以察觉的一些问题。我着实花了一些功夫准备比赛,不过在比赛的时候还是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在准备好的演讲中,还能够正常发挥,但是在即兴演讲中,紧张就带来了一些失误。这一来说明自己缺乏比赛经验,二来也暴露出日常英语学习的一些问题。说起英语的学习方法,其实无非是老生常谈的“多背,多读,多练”,但是这真的非常重要,英语就是下功夫才能学好的,顶多有些人天赋好一些学得快,有些人要花费更多一些时间而已。我想提供的经验是,很多同学都埋头背单词,背完四级,背六级,再背托福、GRE,但是我感觉背课文和短文效果要好得多,在增加词汇量的同时还提高了整体的阅读、口语以及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