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校全体参加演出的同学与中央民族乐团指挥合影(第二排中间是指挥)。

■参加演出的同学分男女高低声部,这是女低声部同学合影。
□张莹(北京石油学院炼制系631班)
1964年初夏,北京几所大学的学生开始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合唱排练。北京石油学院有将近五十个同学获准参加。在那个年代,这是让人非常羡慕的殊荣,所以我很庆幸自己也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当时,中央民族乐团的一个指挥负责我们学校学生的排练。规定的歌曲学会练好后,先是大学生合唱团的合练,然后再与专业合唱团一起合练,接着整个合唱团与乐团、舞蹈团合练,总之,全体演出人员连排、彩排、演出等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第二年又拍了电影。
能和全国的顶级演员同台演出,对于我们这些年轻人来说是件令人兴奋的事,也真是开阔了眼界。那时的专业演员比较注意艺德,上下场与我们碰见,没几个摆谱的。有一次遇见唱《赞歌》的胡松华,我们还神聊了几句。后来看电影时,同学们指着胡松华开玩笑说:“他本人可没这么好看!”舞台演出时舞蹈演员大部分来自军队文艺团体。我们这些学生演员曾经被组织到人民大会堂后台参观,只见舞蹈演员的服装道具都按上场次序放得整整齐齐,墙上还贴着从连排开始每个人的“事故记录”,道具、服装、演出动作等等出现任何一点问题都算“事故”。上千人的演出队伍,要拿出个好作品,非如此管理成不了事啊!
从连排开始到拍电影结束,我们包括吃饭在内的所有准备和排练活动都在人民大会堂进行。那时人民大会堂不是普通人可以进的,许多国家领导人在这里办公。我们曾十几次看见周总理,多是他自己匆匆忙忙地从一个厅到另一个厅。我们常在回廊上指着他小声说“总理,总理”。周总理的谦和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有一次他接见乒乓球运动员出来,正好从大宴会厅(我们吃饭的地方)上方回廊经过,不知谁先发现,喊了一声“总理”,于是大家都跑过去了。总理问我们:“饭菜好不好?”后来还亲自下楼走到餐桌边看了看,才边鼓励我们边招手地走了。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周总理给我们全体演职人员作好几个小时的国际形势报告,他一直站着讲没有休息,而我们是坐着听。所有人无论老少都屏气聆听,大家心里都十分感动。
1964年10月6日晚,毛主席来看我们演出。当然事先我们一无所知,没想到他从前侧门进来。当时他离我在台上的位置非常近。我不知道自己,也没听见别人喊的是什么,反正面对这位当时已被神化的伟人,人人都在狂呼。他很魁梧,脸在灯光下红光满面,冲着我们边招手边抿了一下嘴,“真像个老妈妈”的想法在我脑中一闪。那天散场后,分指挥走过来说:“今天,你们是最幸福的了!”
在一层大厅面对舞台的墙上有红绿两盏小灯。演出时观众席是暗的,观众面向舞台谁也不会注意这两盏灯。可是我们合唱团的演员要看这两个灯。红灯亮起立,准备唱;绿灯亮坐下。后来因为演久了,唱得熟了,兴奋劲儿也平复了好多。加之晚上演出,白天还要上课,我有时感到疲乏,演出时坐着坐着偶尔会犯困,然后猛地一激灵一身冷汗。我的演出位置看不见舞台,只能看见观众,平时感到遗憾。可是10月6日那天,老师和同学都说我的位置最棒了。因为离毛主席最近。那天晚上我除了更动情地唱歌就是看向毛主席。他看演出真是非常专心,头都不怎么动。对了,彩排时江青来过两次,戴个灰帽子,没见她跟任何人讲过话,只是灰衣服来灰衣服去。
10月16日,周总理在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接见我们全体演职人员时宣布了我国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成功和舌战几年的苏联赫鲁晓夫下台的消息。我们激动兴奋得大叫并在准备合影的站台上使劲跺脚。周总理举着双臂往下压让大家安静下来,但欢呼还是持续了好长时间。后来母亲把我们这天拍的两三米长的照片挂在了墙上。她为我能参加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演出而感到骄傲,而这也成为我一生难忘的一段经历。
□师恩贵(北京石油学院炼制系631班)
我想,无论什么人的一生都会经历无数事情,多数如过眼烟云,但也总有那么几件刻骨铭心,永世不忘,甚至会影响你一生。回想我过去的60多个春秋,最让我难忘的事情之一,就是曾经有幸参加了为庆祝建国15周年由敬爱的周总理主持策划创作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的大合唱和随后的电影拍摄。
那是1964年,当时我只有19岁,正在北京石油学院读大学二年级。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演出队伍中,有一支由在京大学生组成的业余合唱团。队伍组建之初,我们班有三位女生荣幸入选。但凡上了些年纪的人都知道,在那个年代,能够参加这样的演出,绝不是只要你会唱歌就行的。我十分羡慕她们几位,虽然没敢奢望自己能参加,但还是把个人意愿向其中的张莹同学表达了。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她告诉我合唱团同意让我参加。我兴奋极了,暗下决心绝不能辜负组织的信任和同学的热心举荐,一定要唱好。从此,除了认真参加每次的集体排练以外,我经常一个人躲到没人的地方苦练发声,默记词谱。
终于到了参加演出的日子,当我踏上人民大会堂的台阶时,心跳都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合唱队的台子在舞台外两侧,我们在面对舞台的左侧台。十排队员,每排五十人,前面五排为女声部,我站在男声部第三排靠近舞台十几名的位置,穿着男队员统一的白色演出服。我努力使自己镇定下来。全场静谧,伴随着大红幕布徐徐拉开,我们看到乐队总指挥合唱手势一挥,立即放声高歌“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伴随着歌声,舞台上跳起葵花向阳的舞蹈。舞台上的歌舞高潮此伏彼起,但我一点也不敢分心观看,眼睛直盯着舞台对面墙上的指示灯。随着灯光的红绿变化,我们数百人的合唱队伍整齐划一地起立唱歌和坐下休息。当我们齐声高歌《黄河大合唱》之《保卫黄河》“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和《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等歌曲时,整个会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接近尾声时,我们高唱《歌唱祖国》,全场起立同唱《国际歌》,嘹亮的歌声以及舞台上下所形成的那恢弘的气势,给予我心灵的震撼,让我终生难忘。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是一部政治性、历史性很强的作品,其创作和排练过程,倾注了周恩来总理无数的心血。大到指导思想,小到具体词曲、舞蹈动作甚至是一些小景观的布置,他都会权衡再三,力求完美。参加演出的几千名演职人员精心编排每个舞蹈动作,精心研究每一句唱词、每首歌的唱法,严肃认真地对待每一次演出以及后期每个场景的电影拍摄工作。
我参加《东方红》演出的场次是有限的,但其给予我一生的影响是无限的。始终贯穿于创作、排练和演出中的那种“认真”精神,直接影响了我大学毕业后从事石化行业的一生。“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是我人生和工作的准则。“认真”二字铭记在心,使我在石油化工这个高危行业的安全岗位上,兢兢业业地一干就是数十载,并荣获了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殊荣。正是:
革命史诗《东方红》,气势磅礴贯长虹。
难忘当年放高歌,史诗精神伴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