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石油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系列报道(二)
教学改革为理论与实践架起“桥梁”
期次:第961期
阅读:735
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史上一个重大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仅是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人才定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管理模式等都将随之发生重大转变。相应地,沿袭多年的研究生课程体系也需要以职业岗位对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要求为依据完成调整。
基于对石油工程领域人才能力结构的调研,中国石油大学对专业领域培养方向进行了进一步的凝练,优化课程体系,调整知识结构,提高实践训练的针对性,知识结构上力求知识性和工程性并重、专业基础与先进技术并重,奠定科学知识、工程技术知识基础;课程体系上,构建了“基础理论+多专业模块”体系,设置综合技术和案例分析等工程实践类课程;教学方式上,开展了问题先导的案例教学和前沿技术教学改革;教学安排上,专业型研究生教学和学术型研究生的教学安排独立进行,专门开设区别于学术型研究生课程的实践类和实验类课程,突出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
这些有着鲜明工程特色的课程让学生们耳目一新。如学校为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学生开设了“钻井工程实践与案例分析”、“采油工程综合技术与案例分析”、“油藏工程综合技术与案例分析”等工程实践类案例课程,授课教师均为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的高级专家,阵容堪称豪华。“钻井工程实践与案例分析”由在钻井工程一线工作20多年的中石油钻井技术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查永进讲授;“采油工程综合技术与案例分析”由在油田工作30多年,曾任中石化中原油田采油院院长、现任中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高级专家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宗田讲授。同时,学校每年都要邀请十余名来自斯坦福大学、帝国理工大学、图尔萨大学等高校的知名教授和斯伦贝谢、BP、道达尔等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国际知名专家来校授课,让学生零距离紧跟石油工程最前沿的技术发展脚步。
霍鹏飞是2011级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2班的专业硕士研究生,正在山西蓝焰煤层气集团有限公司实习,研一时他上了“油气田开发工程技术进展”、“采油工程设计方案”等案例课程。他说:“上这些与实践操作紧密联系的课程,与照着书本去学习的感觉完全不一样,‘问题式引导’让我们更加注重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的融合。”
在石大,知名度最高、影响最大的问题先导式案例教学是一个大赛———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它创立于2011年,每年举办一次,2012年正式加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办的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主题活动,目前第三届大赛已经圆满落幕。
张来斌校长认为,随着全球石油行业科技水平的进步,石油行业对油田工程的开发设计已经由原来的主要满足使用功能转变为一项需要综合考虑使用功能、使用价值、经济因素等多方面要求的工作,对设计者的专业知识水平、总体化设计思想、科研水平以及创造性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更符合社会需求。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以油田开发方案编制为主题,要求选手发挥创新精神及动手能力,利用课内学习的知识、课外查阅的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钻完井工程、油(气)藏工程、采油(气)工程和地面工程等部分的方案设计。其中,大赛综合组需要由3至5人的团队完成一整套油气田开发方案,单项组需要由1至2人完成其中一项设计方案。赛题广泛涉及勘探、开发、钻井、储运等石油专业研究的各个领域,尤其是石油工程的设计和管理,对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提出了全方位的考验,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团队精神搭建了重要平台。
作为考察和锻炼石油工程类研究生工程设计和综合实践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手段,此项赛事已被列入本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必修培养环节之一,同时在国内乃至国际石油类高校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刚刚落幕的第三届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共有来自23所国内高校、12所国外高校的556组队伍提交有效报告,52组作品入围全国总决赛。
冯沙沙是2010级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也是第二届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石大金刚”队的队长,他和同为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队友张海勇最终在油(气)藏工程方案设计的单项组比赛中荣获全国三等奖。“参加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巩固了专业知识,而且也学习了其他领域的专业知识,比如我们要对整个工程设计做经济评价,要考虑到石油设备的使用技巧,要考虑施工过程中的地质条件等等,这就要求我们自学或者向其他专业同学请教关于经济管理、机械制造、地质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学习从‘老板’的角度综合考虑规划设计。”
与培养目标越来越契合的教学体系,为学生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的学习架起了桥梁,学生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都得到了较快的提高。2010级专业学位研究生与联合培养单位共同申请专利6项,发表相关论文30多篇,一些学生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如2009级专业学位研究生朱岚,到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研究生工作站进行联合培养,在现场导师的指导下,结合油田的实际情况选择了论文题目“环保型可多次交联植物胶堵水调剖剂的研发与应用”,在油田科技人员的帮助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大量的文献调研和实验探索,研发了一种环保型可多次交联的植物胶调堵剂,已投入长庆油田白于山区长4+5油藏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并申报了2项国家发明专利,得到了现场单位和指导老师的高度肯定。文/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