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办学篇

广泛合作深度融合

    期次:第971期    阅读:605   


2013 年,学校牵头成立非常规油气协同创新中心。


  2010 年,学校与克拉玛依 共建工程师学院。


  2010 年,学校与唐山市人民政 府签订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06 年,文莱能源部部长 率团来校访问。


  2009 年,学校承办油气成藏机 理与油气资源评价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3 年,教育部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中化签署协议共建石油大学。


  
教育是一个开放的领域,高校不仅面临着与国内高校的竞争,而且面临着与境外大学的竞争,因此坚持对外开放办学不仅是高等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中国石油大学六十年的办学历史证明,要不断深化开放的办学理念,以开放的心态和开放的方式实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要在开放的环境中不断整合办学资源,建立并完善资源共享的机制和平台,在充分发挥存量资源效益的同时不断扩大资源占有量;还要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和行业企业的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不断提升开放办学的层次和水平,这是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的重要途径,更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
  中国石油大学坚持走“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道路,“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学校早在1993年就组建了石油大学理事会,探索校企联合办学体制。2003年,教育部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签署协议共建石油大学,随后又成立了第二届理事会,为“产学研”合作办学提供了制度保障。
  近年来,学校以更加开放的办学理念积极促进与各省市区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全面合作,先后与唐山市等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与克拉玛依市签署共建工程师学院协议,加强与地方政府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神华集团等国内大型石油石化企业签订了长期全面协议,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此外,学校还在办学条件方面争取企业支持,除了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联合建立科研平台外,还通过促成企业建立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在校设立奖学金、出资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等方式支持学校办学。“政产学研”合作办学已成为学校的特色和优势,第十次党代会特别提出,要把它作为重要办学方略,继续坚持和不断深化。
  学校近年来加快更新观念,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更加开拓的思路,广泛吸引、邀请高端人才参与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实施专兼结合、资源共享的开放性用人机制。学校先后聘任贾承造院士为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邱中建院士为地学院名誉院长、原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为新能源研究院名誉院长、刘光鼎院士为地球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名誉院长、全国政协常委张国宝为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院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于洪君为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名誉院长、周守为院士为石油工程学院名誉院长、曹湘洪院士为化学工程学院名誉院长、胡文瑞院士为提高采收率研究院名誉院长,推动了学校事业的发展。
  学校大力实施国际化战略,国际交流与合作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宽,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近年来,学校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高水平大学的交流与合作呈现良好发展势头。通过国家公派留学,选派优秀博士研究生到国外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科研合作,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开展学生互换等形式,推进了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同时,来校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留学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在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鼓励教师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项目等赴国外高校进修访问,以此推动国际化教育理念的推进。
盘点
目前,学校有企业实习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166个,研究生企业工作站和联合培养基地112个,先后有60多家石油石化企业在校设立企业奖、助学金或科技创新基金。
  学校已与美国、法国、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85所高校和多家公司建立起了多层次、多领域、多渠道的交流合作关系,与中亚、非洲、中东等地区政府和高校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
  承办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是衡量一所大学的社会影响力和开放办学程度的重要标志。学校平均每年主办或参与近10个国际性学术会议,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