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石油学院文工团老团员参加60周年校庆再上母校舞台——

青春之花永远盛放

    期次:第972期    阅读:921   
































  
文/本报记者 学生记者 李溪子
“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这批老文工团员,为祖国的进步,为石油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如今虽已步入古稀之年,但我们青春不老,豪情不减,幸福快乐,晚霞璀璨。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放飞共同的梦想:祝愿母校再次腾飞,走向更加辉煌的建校百年!”
  2013年10月2日,在中国石油大学建校60周年庆祝大会暨校友师生联谊会的舞台上,当年北京石油学院文工团的团员们铿锵有力的话语在会场久久回荡。舞台下面,已经85岁的文工团老团长李象琴坐在嘉宾席上,全神贯注地看着表演,心潮起伏:这些正在台上表演的已经满头银发的文工团员们,表演还是那么认真娴熟,歌声还是那么深情优美,舞姿还是那么飘逸活泼。此刻,仿佛时光流转,当年北京石油学院的“两枝花”,文工团和体训队的旗帜一起飘扬在会场,把许多校友的记忆带回到了那些青春绽放的时光,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石油学院党委认真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指导成立了学生的文艺团体。1959年大庆油田发现,石油工业蓬勃发展,校党委决定,从当时校内已有的文艺社团中抽选一些同学组建学院文工团,并开展了赴东北慰问演出等一系列活动。这个后来活跃在校园文化生活中的综合性文艺团体包括戏剧队、合唱队、舞蹈队和乐队,先后约有百余位学生参加。如今,当年的文工团员都已步入古稀之年,多年来他们情系母校,在文工团共同生活结下的友谊也从没有间断。为了迎接母校60周岁的生日,感谢母校的培养和关心,他们自发组织创编了综艺节目《忆当年》,并在校友师生联谊会上成功演出,赢得了现场校友师生雷鸣般的掌声(图①、图②、图③、图④)。
  而大家不知道的,是在他们风采不减当年的精彩演出背后那些令人感动的故事。
  曾担任文工团团长的李象琴当年是学院党委宣传部的党支部书记,后来曾任学院工会副主席兼妇女部部长,代理院长办公室主任。1976年调至中国科学院感光所任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1991年离休。再过三个月,她就将迎来自己85周岁的生日。此次文工团员们策划校庆演出,首先便想到要请老团长“出山坐阵”,担任“总导演”,李象琴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在此后的排练过程中,她一次次自己打出租车赶到排练场地,为节目把关,出谋划策。她身患糖尿病,9月中旬节目开始集中排练时,她的血糖指标过高,家人不放心,让家里请的护理员一路陪着她。这些情况她只字没有跟团员们说,大家看到的总是她精神饱满地出现在排练场(图⑧)。
  李象琴常常忘了自己的年龄和疾病,但每个团员为演出所付出的努力她却一桩桩、一件件地记在心上。
  参加这次演出的演员们都已年过七旬,最大的已经78岁。他们中有的身患疾病,有的家远离北京,有的要照顾卧病在床的老伴,再加上排练时间短,背台词、练多声部合声、排舞蹈动作等都因年老体弱记忆力变差而遇到了很多困难。可是对母校那种难以割舍的情怀,成为文工团成员们克服一切困难的最大动力,一想到要在母校60岁生日时重返无比热爱的校园舞台,就什么苦和累都抛在脑后了。他们热情高,干劲大,不顾劳心劳力,一定要尽最大努力排演好节目,为母校的生日献礼。像当年一样,他们为演出排练到深夜;像当年一样,他们认真总结着每一次排练;像当年一样,正式演出那天他们以最饱满的精神面貌让老文工团在观众心中留下了完美的印象;也仍然像当年一样,文工团得到了来自学校领导、各方校友的大力支持,已77岁的曾经的北京石油学院学生会主席,原中组部部务委员刘是龙校友亲自到现场看大家排练,发着39℃的高烧,也不忘打电话对演员们嘘寒问暖。
  在筹备这次演出的过程中,担任节目男主持人的高大康校友是功不可没的组织者(图⑥)。他负责节目的策划和创作、召集与联络等工作。8月份他和学校团委取得联系,明确了准备60周年校庆的演出任务。此后演出的台本经过了很多次的修改,演出的形式从情景剧改为综艺节目,参加人员从以戏剧队为主扩大为包括合唱队、舞蹈队在内的更多演员。每次台本的修改,需要动员参加的人员就要增加,排练的难度就要增大。在这个过程中,陈果林和樊启蕴两位分别负责舞蹈队和合唱队的校友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寻找到了多年甚至半个世纪没有联系的老团员,认真选取节目、编排创作,争分夺秒地排练,最后在累计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完成了任务(图⑨)。
  担任女主持人的王凤英校友当年是校园里有名的一位女相声演员,校庆演出中她一袭漂亮裙装,笑容可掬的舞台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图⑥)。但又谁能猜到,她的年龄最大(78岁),接到演出台本仅两天时间,不但能背诵无误,而且几段台词说得字正腔圆、饱含深情;她走台的步伐稳健轻盈,但谁又能知道,她曾先后经历了两次大手术!
  舞蹈节目很考验这些老校友们的体力和功力,他们对动作的细节一丝不苟,有的校友打了封闭克服伤痛坚持跳。郑梅生校友连续不断地每天赶排,手中那根萨巴音竟把肩膀打得淤青,高高肿起一大片(图⑩)。还有一位合唱队的队员,多年前曾作过肾移植手术,10月1日彩排的晚上,走台演练上上下下忙了一个小时,腿肿得老粗。
  最后当看到每个老团员都满怀激情地站在了台上时,高大康老师落泪了,他告诉记者:“当一个人意识到这件事情是非常值得做的,而且可能是你这一生难得的最后一次机会的时候,他的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他的无所畏惧的激情和热情,都是无法估量的。”
  演出结束了,李象琴悄悄拭去激动的泪花,起身去后台寻找团员们。大家聚在一起,每个人的内心都无比喜悦:“我们作梦也没想到会在60周年校庆这个特别的日子,相聚在一起,再次登上学校的舞台,为校友们演出,我们的梦圆了!感谢母校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和大力的支持!愿这次演出为校庆增添一份欢乐和祝福!”(图⑤、(图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