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毕业生搭建就业桥梁

中国石油大学2014届毕业生大型双选会现场纪实

    期次:第973期    阅读:665   












  
【编者按】2014届毕业生眼下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顺利完成从在校生到职场新人的转变。而面对并不乐观的国内就业形势,大多数毕业生一方面精心准备和积极投递简历,另一方面也是心怀忐忑。中国石油大学在着力培养优秀人才的同时,重视为毕业生搭建良好的就业平台,积极为毕业生顺利就业保驾护航。
  10月22日和10月26日,中国石油大学2014届毕业生校园双选会的中国石油专场和中国海油专场分别在多功能厅举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属的52家企业的近100名代表,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下属的21家企业的60余位代表到双选会现场招聘人才。
  石大毕业生十分珍惜两场大型双选会的机会,每场都有超过3000名毕业生参加。毕业生衣着整洁、精神饱满,招聘会现场秩序井然。通过现场收取简历和面试,中国石油专场双选会现场有近500名毕业生与中国石油下属企业签约;中国海油专场双选会现场有近200名毕业生与中国海油下属单位签约。还有部分毕业生在两场招聘会现场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
  北京已入深秋,石大一排排的银杏树渐渐褪去绿裳,在阳光的照射下衬得校园一片金黄。而2014届毕业生也迎来了收获的季节,他们都期冀为自己的大学时代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中国石油专场双选会和中国海油专场双选会均安排在早晨8点半正式开始,记者每次都提前半小时赶到双选会现场,而此时已经有不少毕业生着装整齐地排在多功能厅门口等待了。他们有些面带微笑显得从容自信,有些则反复翻阅资料以求完美的表现,还有相伴而来的同学相互鼓励。
  多功能厅门口还等待着许多毕业生班级的辅导员,他们对自己的学生有些不放心,但更多的是充满了信心。地球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的辅导员刘冰洁很乐观地说:“咱们学校是石油院校里的领军大学,石油石化行业每年对咱们毕业生的需求量还是很大的,我也相信我的学生们足够优秀。”
  学校为了保证两场双选会顺利有序地进行,对会场的人数进行了控制。尽管如此,当记者进入到会场时,里面依然人头攒动。尤其是在各个单位的招聘台前,更是需要一定的耐心才能面对面地见到招聘代表。然而,尽管如此也不能消减毕业生们的求职热情,他们穿梭于人群中,寻找满足条件的单位和岗位,执著地投递简历,抓住时机与招聘代表交流。
  记者注意到每个招聘单位提供的岗位数量和招聘人数并不算多,一般都控制在个位数,以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公司为例,公司在本次双选会中只招收化工专业本科生2人,过程专业本科生1人。然而,每个招聘台的桌子上都层层叠叠地堆满了简历,这也就对应聘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中国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公司招收化工与过程专业的本科生和硕士生,明确提出要求应聘者必须满足通过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拥有计算机全国二级证书的最低要求。
  记者采访了多家用人单位的招聘代表,发现今年各单位选择毕业生的标准与往年并无太大差异,虽然每个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都有自身的考量标准,但优异的毕业成绩,丰富的实践经历,以及大方自然的谈吐都会给应聘者加分,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中国石油大港石化公司的招聘代表陈先生认为,毕业生的成绩是用人单位的主要参考因素,此外,社会实践经历、面试时的沟通能力等也很重要。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公司的人力资源代表表示,毕业生言谈的逻辑、表达,以及整体外观形象都是十分重要的参考因素。
  拥有双重专业背景的毕业生,我们通常认为在就业时更具有竞争力,会获得用人单位的更多关注,然而记者在采访时发现,石油石化行业的用人单位更偏爱专业型人才,尤其是对于硕士生而言,本科阶段和硕士阶段的专业一致性十分重要。英派尔工程有限公司的招聘代表陈女士说:“有些十分优秀的同学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硕士专业的选择与本科相差很远,其实这并不是一个明智的做法。”
  值得高兴的是,面对相对较大的就业竞争压力,中国石油大学毕业生还是显示出一定的优势。中海油发展采油技术服务分公司的人力资源代表杜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应聘者的毕业学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参考因素,中国石油大学作为培养石油专业人才的摇篮,毕业生的专业水准以及整体素质都很高。所以,在双选会现场,中海油发展采油技术服务分公司的招聘代表破例招收了比预期要多的毕业生。
  然而,也有招聘代表反映,石大学子各方面素质确实非常优秀,但真正到了工作岗位后,愿意踏踏实实做事情,长期稳定地为一家单位工作更为企业看重。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的招聘代表说,近年来,石大毕业生的跳槽率和解约率都相对较高,希望参加招聘的毕业生能够充分了解企业,同时全面评估自身的期望和要求后,再做出理智的选择,也希望学校能够在这方面给予学生更多的引导。
  在双选会现场,随处可见充满朝气与活力的石大学子,他们身着正装,从容自信地回答着考官的提问。“我认为专业成绩很重要,而且英语好也会有优势。”来自理学院硕士三年级的韩志强在面试后自信又感慨地说。
  在此次双选会上,少有地出现了留学生的身影,来自苏丹的机械自动化专业的本科留学生塔哈想在中国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但大多数公司都没有招收留学生的计划,他对此非常担心。他说:“我对中国的环境已经非常适应了,也非常喜欢中国文化,十分愿意留在中国。”幸运的是,塔哈最后受聘于英派尔工程公司,该公司在伊拉克进展的项目正需要塔哈这样会阿拉伯语的专业人才。
  在两场双选会现场,均有不少毕业生在不到两个小时内就与用人单位达成了就业意向,甚至与用人单位签约。地球科学学院一名姓孙的博士毕业生很高兴地告诉记者,他已经拿到了自己心仪的用人单位的PASS卡,将全力准备下一次面试。他说,学习最大的动力是兴趣,之所以一直在学术道路上坚持不懈是源于自己对本专业的热爱和长期以来不变的热情。
  现场除了毕业生以外,也有一些其他年级的同学在会场做志愿服务。一位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大三学生说:“今天一方面是来帮忙,一方面也是为了先来感受一下,毕竟自己明年也要面临找工作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