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触摸图书馆的文化脉络
期次:第977期
阅读:772
□本报记者 李溪子 井元 张旭鹏
石大图书馆的前世今生
中国石油大学图书馆自1994年建馆以来,历经20年的发展建设,已经逐步形成了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并举的格局。
1989-1995年,馆长:曹承彬。1.图书馆现有建筑正式启用;2.实现了从手工借阅向计算机借阅的转变;3.实行了AS-400小型机自动化管理;4.通过联机检索,为石大师生提供专题检索服务;5.率先启用unix电子邮件管理系统,曾为全校师生收发电子邮件。
1996-2000年,馆长:楚泽涵。1.“九五”“211工程”“图书文献保障体系”实施并通过验收;2.建成图书馆局域网;3.引进丹诚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由小型机管理向微机化管理转变;4.成为中石油情报所查新代办站,科技查新深层次咨询服务初步展开;5.向管理要效益的理念逐步形成,制定了系统、规范的考勤、考绩规章制度。
2001-2010年,馆长:刘洛夫。1.继续实施“十五”和“十一五”“211工程”,完善“图书文献保障体系”。2.数字图书馆初步建成,文献资源海量增长;3.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SH01)建成;4.实行全开架管理模式,每周开馆时间延长至108.5小时;5.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 2011年至今,馆长:卢春喜。1.积极开发深层次信息服务和情报服务,查新站获得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表彰,信息咨询部多次获得北京市高校图书馆先进集体;2.成立了石油情报研究中心;3.实现了自助借还服务,极大地扩展了图书馆的服务时间和范围;4.自建特色数据库工作初步展开。
图书馆喊你来刷数字资源
论文去哪找?当然是图书馆啊!你说去一趟图书馆只为查找一篇论文太麻烦?!那好,你只需在宿舍上网,轻轻一点鼠标,图书馆主页上百万文献任你搜!几十种数据库资源应有尽有,不仅如此,最近还新增了“石油科技共享平台”,科技论文一键搜索——带给你QQ农场般一键收割的感觉!你问除了论文还有什么?还有很多啊,英语四六级习题,新东方英语教学视频,公务员考试习题……想放松娱乐一下,你说有没有不是关于学习的?当然有!电子书、视频资源,一定会有你感兴趣的内容!
近几年来,图书馆为了突破空间限制的发展瓶颈,大力发展数字资源。仅2013年,图书馆就投资290万元购买数据库资源。从2000年到2013年这13年间,数据库种类由10种增加到59种,内容也不断丰富。截至现在,图书馆订购的59种数据库共涵盖了电子图书455.3万种,中文电子期刊12100种,外文期刊50193种。丰富的电子资源充分弥补了馆藏纸质资源的不足。
数据库目前采用IP地址登陆,凡是用石大的IP地址,即可自动登录数据库,共享网络资源。
2012年,图书馆增加了手机图书馆功能,通过手机客户端即可登陆“我的图书馆”实现图书预约、借还、续借等功能。
同时,图书馆还自主建立了教参数据库、石油科技期刊共享平台、硕博论文数据库等数据库,为师生提供了极大方便。
12月5日,石大图书馆在网络上发布了如下公告:考试临近,占座现象日益严重,为维护广大同学的利益,严禁使用书包、图书及个人物品占座;工作人员将加强巡视,对占座行为贴条告知,如一小时后仍无人使用该座位,则占座物品将被清理。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开始发生改变,阅读课外书籍已不再是很多年轻人首选的娱乐方式。于是,图书馆的功能也随之发生变革。
在石大图书馆杂志阅览室内,常看到学生聚精会神地翻看自己手中的教科书,而真正在阅读杂志的则少之又少。
我们了解到,平时来图书馆的人不会很多,来的同学大多都是为了上自习。考试期间,来图书馆的同学会激增,但他们也多半带有自己的复习材料。
通过采访一些长期选择图书馆上自习的同学,我们得知,图书馆的硬件条件及环境,是吸引他们选择来这里上自习的首要原因。相对于第三教学楼有些狭窄的桌面和固定的座椅,图书馆宽大的桌面、可以搬动的椅子似乎更能让人舒适地学习。此外,图书馆独有的书卷气息所缔造的书香氛围,也令它得到一批注重学习环境的同学的偏爱。其次,高校教室使用的不确定性也是促使更多同学来到图书馆自习的原因。
即便“自习”已成为图书馆主要功能之一,但是通过调查采访,我们了解到,来图书馆借阅图书的同学依旧大有人在。
调查得知,在不同的院校,同学们从图书馆借阅到的书籍类型的侧重也有所不同,这主要取决于该校本身及其图书馆的特色。在大部分工科类院校,同学们偏爱从图书馆借阅一些“专业性强,书店不容易买到的”学习类用书。而小说、散文这类书籍则在一些人文类院校更受青睐。
为了方便石大学子借阅书籍,学校在南校区第三教学楼下设置了24小时自助图书馆,提供借还书服务。内部可存放400本图书供大家借阅,只需刷卡、输入图书书架号便可以完成借阅,图书馆会定期更新图书。同时,社科库和自科库的图书也可以在此刷卡归还。同学们再也不需要专门为了还书而专程跑到图书馆。
相对于北京一些公共图书馆为了防止阅览室被上自习的同学大规模占领,而设置的一些类似“禁止带入非本馆书籍”、“禁止在阅览室内上自习”的规定,大学图书馆显得更加包容。正如石大图书馆馆长卢春喜教授所说,大学图书馆正在走向馆藏借阅与自习功能的一体化。
石大图书馆,不仅是石大一个古朴而凝重的建筑,更是一处书香浓郁的“世外桃源”。既然“在图书馆上自习”已成为每所大学中最平常不过的情形,那么,如何保障那些来图书馆只为阅览的同学的权益,不让图书馆彻底沦为自习室,成为了至关重要的问题。
现代图书馆职能与精神
图书馆有一个广泛的定义。古代的图书馆并不是一个完全开放给公众的设施或者机构。从西周开始,西周的盟府,汉时的石渠阁、东观和兰台,隋朝的观文殿,宋朝的崇文院,明朝的澹生堂,清朝的四库全书七阁……很明显,那时的图书馆具有一定的阶级性。随着历史的发展,慢慢的,有了我们现在大家所熟识的图书馆。而事实上,现在图书馆的分类主要有国家图书馆、高等院校图书馆、专门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当然还有私人图书馆。
图书馆具有一项最基本的社会职能,那就是保障社会文化公平。现代图书馆与以前相比,在职能上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不再有阶级性。平等的精神不再是虚无的一句话,而是在富翁和乞丐同时从书架上取下一本书时得到了体现。
图书馆不是一个学术机构,它是社会基础建设的一部分,它必须满足绝大部分人的需求,而不是在知识上设立门槛。社会的包容性在知识层面于图书馆内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关于社会教育,大家很容易想到的是在书海中得到一些知识,但是教育的意义以及范围远非如此。范并思曾在《公共图书馆与城市文化》中评价道:“公共图书馆是城市中最好的学习共存、推进社会包容的场所。”最简单的例子:借书如果不及时归还,就必须接受罚款,弄脏弄花书页也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对于这些遵守规则的基本素质,在读者的一次次借书还书中得到了培养。6岁的孩子同时看上了一本书,不去争抢而是一起阅读,学会共享,切身的体会比说教更加具有力量。
现代图书馆的职能与精神,一定是与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一些主流价值观相吻合的意识形态。而随着社会的一次次变化,图书馆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在不停地进化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