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琦彬(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记得小时候老师会给我们几个词语,然后要求我们用这几个词语来编一段故事。看到下面这几个词语,你会想象出什么情景呢?
3月8日,星期六,MBA周末班,营销管理课程,二教102马蹄形教室,案例教学、三个半小时,再加上一位主管研究生教育的女校长(哦,这一天是“三八”妇女节)。
对于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4位老师和29位MBA学员来说,这些词汇真实构成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堂课。
3月8日早上8点10分,我来到二教102教室,准备给MBA周末班的学员上课。102教室是那种典型的马蹄形教室,特别适合MBA学员课堂讨论。我这学期在给学员们讲授MBA培养计划中的一门核心课程——营销管理,那天早上学习的内容是关于营销渠道管理。
我正在准备上课的设备,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走进了教室。这不是吴小林副校长吗?她笑着跟有些吃惊的我打招呼,告诉我今天她来听我的案例讨论课程,随后就在第一排最边上的座位上坐了下来。
学员们陆陆续续走进教室,8:30课程正式开始。我给学员们安排的课程讨论案例选自加拿大毅伟商学院案例库,我先引导学员从回顾公司的发展历史开始,预热课堂气氛。然后我和他们一起从第一个问题开始讨论,气氛逐渐地热烈起来,讨论到第三个问题时气氛达到了小高潮。三个问题讨论结束时正好时间过去了一个半小时,进入课间休息。
我走过去和吴校长交流,她非常支持开展案例教学,给我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再一次出乎我意料的是,课间休息后,吴校长留在了教室里继续听课。学员们也受到了感染,思路更加开阔,发言更加踊跃热烈,高潮迭起。在案例讨论即将收尾时,吴校长提出了一个非常有针对性的问题和大家讨论。我还清楚记得她当时提出的问题是:整体来看这个企业很成功,但在其发展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失误或决策错误,是如何纠正的?
三个半小时的课程即将结束,我邀请她给学员讲话。她手持听课评价表将自己对本课程的评价一五一十地告诉大家,鼓励我们更多地在课堂上用“头脑风暴法”互相激发思路。她还和学员们分享了对渠道成员“可替代性”的理解,更进一步地引申到了职业生涯的管理,希望学员们不断充实提高自己,通过在校的学习提升自己的管理理念和能力,减少个人职位的“可替代性”。
课程结束时,学员们仍然意犹未尽,邀请吴校长给班里的所有女同学发巧克力庆祝“三八”节,并和她在教室合影留念。
我的同事张宝生教授、郭海涛副院长和熊苡副教授那天也在课堂上,和我一起见证了这堂令人印象深刻的讨论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