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彩明(外国语学院)
Hamzaali(哈马扎),一位年近30岁的土库曼斯坦人,受公司派遣来中国石油大学学习汉语,我受聘成为他的汉语老师。第一次一起在学校食堂吃饭,我带他去了清真餐厅,在我的印象中,似乎所有的外国留学生都在这儿吃饭。第二次再一起去食堂,他绕过清真食堂,带我去了第一食堂四楼的风味餐厅,这才得知,并不是所有的土库曼斯坦人都有饮食的限制,而他,已经彻底爱上了这儿。我看他左手拿着一杯第一食堂三楼的酸梅汁,右手举着筷子,望着眼前的米饭和炒菜两眼放光,标志性的土库曼斯坦浓眉跳跃着,嘴里喃喃自语,“вкусно(好吃地)!”实在是有趣极了。
从此,哈马扎在第一食堂四楼“扎了根”。有时候我会问他,“为什么如此喜欢这儿的饭菜?”他笑着,不说话,用筷子指着盘子里的辣椒,然后竖起大拇指。“噢,原来土库曼斯坦人也喜欢吃辣啊。”听我这样感慨,他便愈发笑得狡黠。百般追问之下,才道出原由。他第一次到一食堂四楼吃饭,满眼的饭菜看花了眼,试图去点菜,却一个汉字也想不起来。有一个善良的女学生看到他的窘迫,便帮助了他。紧张之余,他竟忘记了“谢谢”用中文怎么说,只得习惯性地说出一句“спасибо(谢谢)”。“我现在学习了很多中文,我想再次看到她,对她说谢谢。”竟是这样,哈马扎的每顿饭有了如此美好又单纯的愿望,自然是吃得更香了。
后来,我在第一食堂四楼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哈马扎用蹩脚的中文骄傲地说,“这儿的饭很好吃,我们所有的土库曼斯坦人都在这儿吃饭!”见他们三五成群地坐在中国学生之间,有时候会因为好奇问邻桌“你们吃的是什么?”有时候也会想显摆两句课上的新句型:“你今天心情好吗?”总是引来笑声一片,质朴又温暖,老师再也不用担心土库曼斯坦学生在石大的饮食了。
思念一个城市,是因为思念一个人。不知道回国后的哈马扎,会不会因为第一食堂而更加思念石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