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看大赛

    期次:第989期    阅读:598   












  
□刘自中 宝月 孙雨 王雪 韩树 黄哲
第四届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系列活动于5月19日圆满落幕,4天时间,18场各类活动,300人的工作团队,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创举”。当一切归于平静,让我们用数字细数大赛背后的故事。
油气资源博士生学术论坛暨未来石油工程师论坛:4年只做一个论坛
油气资源博士生学术论坛暨未来石油工程师论坛系列活动是SPE(Society of Petroleum Engineers)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生分会举办的最为盛大的学术文化交流活动。经过四年的发展,论坛从最开始不足10所院校回复邀请,到第四届23所国内外高校,106名本科生、研究生荟萃一堂,离不开每一个环节,每一种赛制,每一个形式的创新。
  本届论坛共收到国内外投稿论文及摘要82篇,收录优秀论文54篇,研究内容涵盖地质与勘探、钻完井工程、采油工程、机械与油气储运工程等多个领域。E-Posting是博士论坛学术交流方向的革新之举,拉近国内外论文作者距离,使不同地域的学术科技面对面。所有参与者利用现场媒体设备,宣讲研究成果,分享创新思想,交流学术心得,接受问题挑战。
  历经四年发展,论坛已经由最初单独的论文收集和评选,扩展到了目前的论文宣讲、“FuelingtheFuture”高端访谈等多项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活动。
首届海洋钻井平台设计大赛:14支队伍“来捧场”
  随着国家挺进深海的战略,SPE学生分会经过一年的探索学习,确定了首届海洋钻井平台设计大赛的举办,吸引了来自马来西亚、印尼、俄罗斯和中国的14支队伍参加。
  大赛从赛题设计、规则设定到材料选择都是全新的,有无数的细节需要确定。通过借鉴国外的比赛规则,与教授交流,听取现场工程师意见,确定了在比赛赛制方面,采用平台高度、平台面积、平台承重/自重作为设计平台的得分计算参数,同时辅助评委老师的打分来计算最终的成绩。SPE协会的成员跑遍昌平周边的材料市场,并对网上的模型材料进行了调研,最终确定使用2cm厚泡沫板、万通板、竹签、胶带、U胶来模拟实际钻井平台材料,制作模型。
  7个月的努力,最终换来了大赛的圆满成功。
第四届企业文化展:600人的“招聘会”
  参与第四届企业文化展的公司有包括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在内的13家国际知名石油企业,有20位企业代表出席,超过600名学生到场参观。参与实习生招聘会的共有6家石油企业,其中5家石油企业现场招聘实习生,1家石油企业提供参观公司的机会。在前期的报名表收集中,一共有超过160名本校学生和十余名外校学生报名参加。企业茶话会经过近一个月的悉心准备,获得了企业和学校的多方支持。参与者有来自壳牌、泰纳瑞斯、安东石油等8家石油企业的代表,以及从全校经过面试和培训选拔出的45名优秀在校生,同时还吸引了来自昌平科技园区的代表及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的优秀学生到场聆听。
  来自壳牌石油公司的王璐女士谈到:“学生举办的企业展览能达到如此水平实属难得,我们今天的成果已经大大超过了预期,明年壳牌还会再来石大和同学们相聚!”
全国石油工程知识竞赛:2000道题目中决出“冠军”

  第四届“博德世达杯”全国石油工程知识竞赛共有国内17所大学的17支队伍参加,他们以扎实的知识功底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展现了未来优秀石油工程师的风采。
  2014年1月底,石油工程学院研究生会在大赛系列活动的统一安排下,确定了竞赛赛题方向以及赛题类型。2月,面向全体石油工程研究生会成员征集了1200余道题目建立第一批试题库。4月,又面向全国高校征集比赛题目约800道,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比赛题库。最终,根据各高校上报赛题及学院专家教授的意见,经过多次筛选与完善,确立了竞赛的题库,并制作比赛用PPT,于5月10日最终确定了全国总决赛的赛题,历时三个多月。
  解决了最重要的赛题,接下来便是高校的邀请、选手的选拔和最终总决赛的筹备工作。3月10日,通知正式发布;3月22日,18所高校确定参赛;4月26日完成了18所高校共800道题目的收集和样题的编制;4月29日,72名选手的注册工作顺利完成;5月1日,完成了全国总决赛赛题的编制与整理。
  5月14日,竞赛首次彩排;5月16日晚,召开队长会议,之后进行了各高校及礼仪的彩排。5月17日,比赛正式进行,整个会场成为了知识的海洋。
大赛颁奖大会:13次彩排后的精彩
作为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最终的环节,颁奖大会一直以来都是耗费精力最多的活动。为了呈现一场精彩的颁奖大会,5月16日至18日,负责大会的同学陆续进行了13次完整的流程彩排,总时长达20小时,为了尽量不占用上课的时间,彩排多选在早上或晚上,多次在宿管阿姨诧异的目光中迎着朝阳离开宿舍或披着星光回到宿舍。会务组的志愿者化身为一个个高速运转的齿轮,不知疲惫,紧密配合,最终为与会嘉宾和观众奉献了一场石油学界的饕餮盛宴。
  在大会举办前夕,“卓越杯”团队揭晓的方案一直没有确定,直到大会前一天的晚上,才决定使用实时投票系统。随后,负责网络工作的同学用一整晚的时间开发出了这一软件,颁奖当天,随着颁奖嘉宾的唱票声,全场观众都密切关注着票数的变化,此起彼伏的欢呼,将颁奖大会的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大赛志愿者:5个学院 118位“小黄人”
  一闪一闪亮晶晶,遍布校园志愿星。
  大赛期间,参赛选手们印象最深刻的是随处可见的大赛志愿者,由于身着黄色志愿衫,大家亲切地称之为“小黄人”。本届大赛共招募到来自5个学院的118位志愿者,分为会务、后勤和宣传三个方向,会场内忙碌的身影,签到处认真的态度,展棚下贴心的问候,“小黄人”们用汗水和微笑为大赛注入了青春正能量!
  要想成为真正合格的“小黄人”,仅仅是穿上一件志愿者服装是远远不够的,组委会对“小黄人”进行了3次整体培训、2次分批培训,详细分配志愿者包括嘉宾接待、团队引导等任务,讲解服务期间的注意事项及可能遇到的突发情况应对措施。5月12日至19日,来自国内外的参赛人员陆续抵达北京,“小黄人”志愿者以活泼、热情的短信和电话,问清嘉宾评委的行程安排,提供了接送站及大赛期间的全程陪同引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