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青春
期次:第989期
阅读:580
□李立婉 万宇飞
正如我们的参赛队名“正青春”,整个参赛历程完全就是一篇青春华章的缩影。在廊坊设计院实习的我,与在校同学参加了单项组的比赛,沟通交流的障碍,无疑增加了合作的难度。最初,利用假日的会面,我们确定了各自负责的版块,身为实习生,在努力完成好单位交给我的工作的前提下,我只能利用一些七拼八凑的零散时间进行设计工作。平时上、下午活动时间的踢毽子被取代,成了在网上图书馆查阅文献进行阅读;因为一个知识点的理解不透彻而加班学习到夜晚,独自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廊坊的街道,心中填满了理解通透之后的无比畅快;和设计院的前辈探讨设计问题而错过了吃饭时间,无所谓自己饿着肚子,更在乎的是前辈因无私指教而耽误饮食。虽然前期我不在队友身边,但是我知道他比我更加辛苦,很多个夜晚,我已经洗漱完毕,看见他的MSN头像依然在闪烁,我知道,他还在实验室加班。负责模拟部分的他,需要从头学习至少两个专业软件,每天埋首在一堆软件英文说明书里,此间的辛苦不言而喻。对于彼此的劳累,我们俩心照不宣,为了同一个目标,恣意挥洒我们的青春,没人说苦,没人喊累,因为我们“正青春”!
而后,我和队友需要对很多问题进行沟通解决,一张张廊坊至北京南站的火车票,见证了我们一路的奔波。为了更好得利用时间,我们通常在来往的地铁上就开始了讨论,即使十分困乏。对于一个团队,理念和见解上的摩擦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备赛过程中我们常常各执己见,有时甚至僵持不下,但是往往冷静思考过对方的观点后,或者经过指导老师的观点加以辅助后,我们总能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点来解决问题。当每一次思考后的畅快,每一次争执后的和谐,每一个细节的反复推敲,每一次重头再来的坚持,凝结成一张张图纸、表格,一行行文字的时候,我们真的想大声告诉10年后的自己:我在奋斗,我无愧于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