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就在身边

北京高校二○一四年度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二○一二——二○一四年度劳动模范事迹简介

    期次:第994期    阅读:2486   


  刘福江,北京高校优 秀共产党员,石油工程学 院副教授。


  孙长宇,北京高校 优秀共产党员,化学工程 学院教授。


  王英国, 北京高校优 秀党务工作者,学生工作 部(处)部(处)长。


  海凤,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2012-2014 年度 劳动模范,党委宣传部科 级干事。


  张广清,中国石油大 学(北京)2012-2014 年 度劳动模范,石油工程学 院教授。


  李瑞丽,中国石油大 学(北京)2012-2014 年 度劳动模范,化学工程学 院副教授。


  高岗,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2012-2014 年度 劳动模范,地球科学学院 副教授。


  连洁,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2012-2014 年度 劳动模范,外国语学院教 师。


  刘福江:为学生倾注心血
“我爱教师这个岗位,我更爱我的学生。”
  他爱岗敬业,长期在教学一线工作,先后主讲7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教学成果优异。他关爱学生,虽然经济条件不富裕,但他先后资助多名困难学生,总计费用在8万元以上。他积极参与学科建设,主持海洋工程基础课教学团队建设和教改课题,在培养青年教师、研讨教学方法、教学实践结合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多次指导学生在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曾被北京市教工委评为师德标兵,被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身边的雷锋·最美北京人”,获校级十佳教师、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
  孙长宇:享受工作的乐趣
“踏实做人,勤恳做事,享受工作带来的乐趣。”
  他针对国家持续发展对洁净能源的重大需求,深入系统地开展天然气水合物相关应用基础研究,并将取得的成果用于水合物应用技术的研发、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勘探开发。他主持或承担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10余项,发表SCI收录论文80余篇,专著1部,取得国内外发明专利授权28项,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3项。他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讲的本科生专业基础课程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曾获霍英东基金优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孙越崎青年科技奖等奖励。
  王英国:追求完美的过程
“脚踏实地,追求最完美过程;善待人我,享受不完美的结果。”
  他从事学生工作十八载,建立了“学生工作质量保证体系”、“大学生成才综合保障体系”和“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体系”,使学生工作在北京高校中居于前列。他提出了学习、实践和研究并举的辅导员培养思路,打造了一支高素质辅导员队伍。他充分利用新媒体,改进网络思政工作。他通过“红色1+1”共建活动,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他提出“三个全覆盖”,破解驻外学生党建难题。他完成7项课题,发表13篇论文,曾两次获得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奖一等奖,获北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就业贡献奖”等。
  海凤:平凡中收获幸福
“怀着一颗平常心、真诚心、感恩心,从机关工作中、服务师生中、宣传工作中,在一点一滴中、一言一行中,一字一句中收获满足、快乐、幸福。”
  她是一个出色的“多面手”,有才华、有能力、有担当。她是校报的责任编辑,撰写100多篇文章,编辑200期校报,400个版面。她是新闻网的编辑,在校主页撰写新闻60多篇,在后台发布新闻网新闻260余条,审核主页新闻1500多条。她是学校对外宣传的主力,在十几家社会媒体发表了新闻报道近20篇,6万多字。所撰写的新闻作品在“北京高校好新闻”、“中国高校校报好新闻”、“中国石油好新闻”奖评选中共获得20余项奖励,2012年被评为“北京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先进个人”。
  张广清:认真上好每堂课
“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把教学作为自己的核心,认真上好每堂课、认真钻研教学方法、将科研成果与教学工作紧密联系。”
  他承担了本科生和研究生大量的课堂教学任务,申请了学校第一批新生研讨课“石油工程中的典型力学问题”,为本科生开设了“岩石力学”双语课和全英文课,为研究生开设了“石油工程岩石力学”全英文。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项目;获得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的博导基金。他还担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届岩石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荣获“大学生科技创新优秀指导教师”。
  李瑞丽:勤勤恳恳教书育人
“我是一名普通教师,我只不过做了我应该做的。我还要继续努力,争取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上取得更大成绩。”
  她始终把本科生的教学放在第一位,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她主要负责化工专业的“石油加工工程及实验”的理论课授课和实验课指导任务,该课程先后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国家级网络资源共享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她在实验教学中不断探索实验教学方法,将“石油加工工程及实验”课程建设成了研讨式综合性开放实验,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主持了多项教学改革项目。她热心社会工作,热情服务教职工,担任了化工学院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支部书记,化工学院工会主席,2013年学院被评为北京市模范先进小家。
  高岗:战斗在教学科研一线
“‘劳动模范’是对自己的鞭策和做人做事的行为要求,做事先做人,做人力求做到与人为善。”
  作为一名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的教师,他认真对待自己所讲授的每一门课,坚持“教书育人”的原则,教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他积极参与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注意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教学效果突出。他科研态度严谨,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在研究过程中能迎难而上,深入钻研,先后负责、参加完成了多项科研课题。他现任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党支部书记,积极组织党群活动,增强了油气勘探与开发地质系党支部的战斗力,以及党员与群众的凝聚力。
  连洁:教师工作苦乐相伴
“我热爱自己的岗位,我会继续履行一名高校英语教师英语教学、人才培养的职责,争取不辱使命、无愧于心!”
  她潜心教学、不断探索。她一直致力于基础英语教学工作,平均每学年完成教学工作约350学时。她努力推进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全面改革,引领探索和实践新的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她指导英语专业学生备战“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使石大辩手的风采开始频频出现在国际国内各种高水平比赛中。她以科研促教学,积极开展和参与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曾荣获校级青年骨干教师、外研社首届“教学之星”比赛二等奖,并曾多次荣获校级本科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