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朱亚杰院士百岁诞辰

    期次:第1005期    阅读:579   

  □钱家麟
今年是北京石油学院奠基人之一朱亚杰院士的百岁诞辰之年。
  朱亚杰先生曾作为系领导和校领导,为我校前半个世纪在历经坎坷中的艰难发展而鞠躬尽瘁,奋斗了终生;曾作为国家科委能源研究小组组长及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针对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复杂的能源问题,直言不讳,敢于担当,多次向中央有关领导提出有力的建议和高水平报告,促进了我国能源工业的健康发展;曾坚决支持对诸多非常规能源如油页岩、氢能和太阳能等的研究和发展;曾作为博士生导师,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如今先生的弟子大都成为石油化工或能源领域的专家学者或领导干部。先生不愧为我国石油化工界和能源界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和教育家。
  在朱先生生前,我曾长期在他的领导下开展科技和教育工作。时光飞逝,先生离我们而去已17年,但回忆起与先生共事时的一些情景,犹历历在目。
  先生1950年自英国回来,在清华大学化工系任教,开设化工系的主课——化工原理。他重视培养后辈,吸收我们几名年轻助教成立了教学小组,一起讨论教案,并安排我们每人担任一章的主讲。他还首创为毕业班学生开设了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化学工厂设计,由我担任该课程的辅导老师,使我和学生们均受益匪浅。
  1952年,朱先生成为北京石油学院筹建委员会成员之一。当时建校任务十分紧迫,他自告奋勇,乐于担当,凡是没人管的事,不管是什么事,他都愿意管起来而且管好,当时师生们都钦佩地称他为“不管部部长”。
  上世纪五十年代,先生创建了北京石油学院人造石油教研室,又建起了我校第一个研究室——固体燃料加工研究室,他兼任室主任,由我担任副主任,曾开展了多个油页岩和煤加工制取人造石油的课题。
  六十年代,大庆油田发现并大量生产原油后,人造石油研究陷入困境。他高瞻远瞩,鼓励我们坚持研究工作,并积极向有关方面争取科研基金,从而使得我校有关油页岩的研究开发至今仍有较大的发展及成果。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停课,后又受命迁往胜利油田一片荒原之上,工作生活条件恶劣,天上下雨,屋顶漏水,房内地面泥浆一片。朱先生被批为“反动教授”,被勒令当一个放羊的羊倌。即使如此忍辱负重,他仍然深信一切都会回归到正常的轨道上,相信党和人民。
  “文革”结束后,拨乱反正,一些由北京外迁的大学先后回到北京,但我校迟迟未能迁回。先生与几位校领导四处奔波呼吁,呕心沥血,终于得到批准在北京成立华东石油学院北京研究生部。他担任研究生部主任,先后自山东调来各系的几个教学组和科研组开展教学科研。先生与老师们共同竭尽全力工作,取得了良好的业绩,为后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八十年代,我国能源发展遇到很大的问题,影响了国家经济的发展。朱先生作为国家科委能源研究小组组长及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多次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调研和讨论,提出了多项解决能源问题的建议和报告,促进了我国能源政策的完善和能源事业的健康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1988年先生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油页岩和页岩油的国际学术讨论会,十几个国家的专家参会,会上宣读论文几十篇。他担任会议主席,委派我担任组织委员,王剑秋教授担任秘书长。我们三人辛苦地做了整整一年半的工作,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也为我校油页岩研究开发在国际上赢得了较高的声誉。
  九十年代,先生依然非常关注油页岩及其他一些非常规能源的发展,在我校创建了氢能源的研究项目,担任了国际氢能源协会常务委员及中国太阳能学会理事长等,为非常规能源的发展做出了不少贡献。
  遗憾的是,先生因长期积劳成疾,于1997年逝去,使我们痛失了一位对国家、对我校做出了很大贡献的科学家、教育家,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好师长。如今纪念先生的百岁诞辰,我们要学习他一生为祖国、为教育无私奉献、奋斗不息的精神,并以此为激励,继续前进。
  写于201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