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亚杰院士谈石油高等教育

    期次:第1005期    阅读:724   













  
朱亚杰(1914-1997),中国人造石油创始人,石油化工专家、教育家,中国新能源技术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六届、第七届委员。1914年12月生于江苏兴化,1938年9月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1947年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攻读化学工程研究生获硕士学位。1950年11月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化工系任教。1952年参与筹建北京石油学院,曾任北京石油学院副院长,华东石油学院副院长兼北京研究生部主任。
编者按:
  本文摘自《石油教育》1994年第5期《石油大学与“211”工程——访中科院院士朱亚杰教授》一文。围绕石油大学当时正在进行的“211工程”建设,朱亚杰接受了该刊记者的采访。20年过去了,朱先生关于石油高等教育的思考与远见在今天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学校(石油大学)在社会中的地位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在石油高校中,其办学水平、办学条件总体上领先于其它学校。但是,决不能以此为满足,否则这种思想必定会妨碍自身的发展。学校要冷静地、客观地分析自己的现状,主动地与其它国内重点大学相比照,找出差距,弥补不足。”
  “对于基础课,一般应由高水平的教师教。如此,学生的基础才能坚实。目前,有的硕士生、博士生导师不上教学一线,仅上上研究生的课,或专注于自己的科研,这种现象我认为隐藏着一种危机,须引起注意。这不是一个小问题。”
  “现在有些教师讲课依旧是照本宣科,对讲义吃得不深不透,这很容易误人子弟。教学管理方面主要还是考试问题,培养出的人才必须是合格的,不能掺假。我认为,要消除考试作弊现象,纯粹依靠行政管理是不够的,关键还在于教师的积极配合,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提高教师的素质,主要是责任感。学校要注意开展有针对性的师德教育。
  “(在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办学经验方面),我觉得应和我们国家在经济方面学习外国的作法相一致,也就是搞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决不能对外国的经验一味照搬照抄。”
  “在高校中,政策的制定过程要注意体现民主化、科学化,要增加透明度。校领导有什么想法、学校有些什么问题,都应及时与教师沟通,加强双方的相互了解。如果教师对学校的大小事情都知道的很少,他又怎会全心全意地为你服务。”
  图①1948年,留学英国的朱亚杰风华正茂。图②朱亚杰院士对弟子要求严格,他说:做学问必须一丝不苟。图③1988年庆祝执教50周年时朱亚杰与夫人杨岫云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