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食堂的“幕后台前”

    期次:第1015期    阅读:873   












 
  石大食堂的早晨从每天凌晨4:30开始。师傅们每天从这个时间开始准备早餐,一天的忙碌也就此开始。
  5点半左右,天刚微亮,从北京市高校联合采购网统一采购的一天所需的新鲜食材运到食堂。这些新鲜食材经采购人员一一核对、抽检后,大部分被运往地下保鲜库暂存,少量要被抽检的蔬菜样本被送往食品检测试验室检验。
检验室里
检验室的工作人员操作着精密仪器,一丝不苟地对要检验的食材添加各种检测试剂,并详细记录着每一项检测指标。他们主要对蔬菜进行农药残留、亚硝酸盐等的检验;对肉类进行诸如瘦肉精、食品微生物等各类添加剂的检验。检验小组的负责人说,他们每天不仅要对新配送来的蔬菜进行检验,并且也要对消毒后的餐具进行微生物菌落总数、洗涤剂残留等检验,以及对清洗后的蔬菜进行再次抽检。
  为保证检验结果的真实准确,食堂购进了先进的仪器设备,每学期会对检验工作人员进行仪器操作及试剂使用的专门培训。目前石大食堂已建成了北京市级的标准食品检验室,每天都有详细的检验记录,并将检验结果进行公开,以方便接受师生监督和上级部门的抽查。
  随着检验的结束,各类合格的食材被送往洗菜室,此刻早上6点整。
洗菜室里
师傅们认真地清洗着摆满清洗台的各类蔬菜。洗菜工作从清晨六点开始,对工作人员要接受消毒,每次外出要更换衣服。每类蔬菜至少清洗三遍,清洗后的蔬菜还要选取一部分送往检验室进行再检验,对于清洗不合格的蔬菜要重新再洗。
  与洗菜室紧邻的是切配室,检验合格后的蔬菜在这里被加工成合适大小及所需形状,然后通过专人送往第一食堂五楼的各个厨房。
厨房里
各种新鲜食材摆满了厨房的案板,并按生熟度被分成了三类,分别是成品、半成品、生食。每类食材都标有红、黄、蓝特定的颜色。当问起如此分类的原因时,食堂经理解释说:“每种食物所用菜墩、洗菜框、盘子和菜刀都要做到专食专用杜绝混用,因而都用特定的颜色标识,这样做只为了一个目的:安全。生熟度不同的食物如果混用厨具可能会造成交叉感染从而影响食材的质量和口感。食堂负责着数万人的饮食,各个环节都必须高标准、严要求,所有的细节都必须做好,马虎不得。”
短暂的休息
走出厨房,已是早晨9点10分,此时吃过早餐的学生早已散去,食堂的师傅们暂时放下了手中的工作开始享受自己的早餐时光,这是白天食堂最安静的时刻。记者采访了一名来自四川的大厨,他已经在这里工作了15年,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住,对石大已有很深的情感。他说:“学生们来自全国各地,饮食习惯不尽相同,像我们四川人做饭就喜欢多放辣椒,可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吃得来辣,因而我平时总会自己琢磨如何能把饭菜做得可口,满足全国各地学生的口味。”从他那里得知,为了避免在厨房里造成浪费,打饭窗口的饭菜都分批供应,当窗口的第一盘饭菜快要卖光时,厨师们才会准备第二盘。
  饭后,负责保洁的员工开始打扫食堂卫生。听一位来自山东的保洁员说,食堂实行轮班制,每天早饭前后、午饭和晚饭之后都要拖洗地板,一天至少四次。除了拖洗地板,她们还会轮班收拾餐具,每人每天大概要收拾4000多份,工作量巨大。“但是一想到能够为石大师生提供一个舒适的就餐环境,我的内心还是很开心的。”在谈到粮食浪费问题时,保洁的师傅还称赞我们石大学生大多数都能珍惜粮食,达到了光盘的标准。
  早餐清扫后不久,安静了片刻的食堂又开始沸腾了起来,此时又到了准备午饭的时间了……
文/学生记者 马晨熙 付绍波 苑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