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着满怀热情不懈追求梦想
期次:第1017、1018期
阅读:791
李雨澈,地球科学学院地质工程(卓越班)2011级本科生,担任班级团支部书记,曾任校团委新闻中心主席。她是“王涛英才奖学金”获得者和北京市优秀学生干部,2014年荣获“首都市民学习之星”称号。她秉承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准则,将学习、工作、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其渗透到生活中。她热爱学习,勇于创新,致力于资源环境保护,她将对学习的热爱,对专业的热爱,化作了对梦想不懈的追求。
刻苦学习,勇于探索
李雨澈勤于思考、敢于钻研,真诚的探寻之心和敏锐的感悟能力孕育了她对专业强烈的热爱。三年来,她的综合成绩名列专业第一,担任一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及一项校级科技创新的项目负责人,大三便已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学术论文,曾获得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国家级二等奖、第七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等。
她深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2012年初,她便开始关注页岩气开发所引起的环境问题。2013年寒假,她带领团队赴四川盆地调研,回校后,又四处拜访相关专家,与团队共同撰写了论文《水力压裂技术在页岩气开发中的环境风险研究》,获得第七届首都大学生资源环境论坛二等奖。
她志愿前往内蒙古查干诺尔沙漠进行沙尘治理,为了调动更多人关注环境问题,她还在学校举办了“治理沙尘”宣讲活动,号召同学们行动起来,守护绿色。
凭着优异的成绩、全面的发展和对资源环境问题的专注,她在2013年获得了王涛英才奖学金,这一奖项每年只在全校本科生中评选一人。
热爱集体,尽职尽责
2013-2014学年,李雨澈担任校团委新闻中心主席,带领新闻中心稳步前行。新闻工作虽然繁琐,但她将细致和认真渗透到点点滴滴的工作中,在求是中交流,在务实中创新。凭着对文学和生活敏感的触角,她善于抓住吸引人的关键点,将独特的视角融入新闻中心旗下的四本刊物,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好评。
同时,她还不忘在学生工作中融入自己所关注的环境问题,在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志愿服务活动中,她不仅圆满完成了七天的志愿服务,还负责学校《志愿·园博》报纸的选稿、审稿、编排、设计工作,持续跟进园博会进度,时时渗透绿色理念。《志愿·园博》共出版了16期,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持续关注。
作为班级的团支书,一直以来,她兢兢业业,开拓创新,带领集体取得了“北京市优秀班集体”、“校优秀团支部”、“校级优秀班集体”等一项又一项荣誉。她所在的班级是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首批试点班,李雨澈带领同学们积极探索了一系列适用于本班的独特管理体系,还以第一作者撰写了《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的思考》发表在《石油教育》上。
由于在学生工作中的出色表现,她获得了北京市和学校的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
全面发展,开拓潜能
李雨澈善于处理工作、生活和学习之间的矛盾,她自觉制定和执行个人学习和生活计划,坚持持续学习,开拓自身潜能,争取全面发展。
李雨澈热爱文学创作。大学以来,她获得了首届全国大学生征文比赛全国二等奖、第二届“包商银行杯”全国高校征文大赛二等奖等多项征文奖项,发表文学作品上百篇。大学三年,她几乎不向父母伸手,而是用奖学金、稿费和兼职的工资承担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
她努力开拓自己的各项潜能,在辩论中体悟思辨之美,在主持中锻造伶俐口才。她不仅自己获得了校辩论赛最佳辩手称号,还带领班级辩手获院辩论赛团体第一名。此后,她担任学院辩论队总领队,带领辩手取得了学院成立以来的最好辩论成绩。她担任了军训联欢晚会、校地质技能大赛等多台大型活动的主持人,享受语言碰撞产生的乐趣。她积极锻炼身体,提升身体素质,2013年获全国啦啦操联赛(北京站)大学组自由自选1级动作第一名,还曾获校运动会女子组400米第一名,4×400米接力第二名。
由于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李雨澈作为“精英人物”登上由教育部关工委主办的国家级教育权威刊物《高考金刊》封面,在书中的专栏里,她不仅叙述了成长的心路历程,还表达了自己献身资源环境公益事业的坚定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