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宇航 肖坤 郭亮 符浩 杜宣 王毅舟
5月24日,第五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以下简称“石油大赛”)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圆满落幕。来自国内外近50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师生共聚一堂,见证了石油界“奥林匹克”的盛况,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朝气蓬勃”团队斩获最高荣誉——“卓越杯”。
人才是立国之本,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2010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强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的创新团队”,并提出“到2020年,研发人员总量达到380万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总量达到4万人左右”的目标。石油大赛创办的初衷就是为了积极响应这一号召,利用学科竞赛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实现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批量化生产”。
石油大赛的比赛内容面向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而石油资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工业血液。近年来,随着国内石油开采难度加大,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低迷,石油产量增速缓慢,石油行业进入了“寒冬”。加上国内油气供需矛盾的加剧,“石油萎靡论”、“石油高校悲观论”此起彼伏。在这些悲观论调中,石油大赛却未受影响,一路高歌,在石油高校中掀起了一场“学以赛用,赛以促研”的新风气,成为了高校教育改革的“大品牌”。
当前,正值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项改革的成功都是外在压力和内在驱动力相结合的产物。只有外在的压力而没有足够的内在驱动力,改革只能事倍功半。石油行业正在遭遇的前所未有的外在压力提供了行业深化改革的时代机遇,为了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就必须有充足的内在驱动力。石油大赛紧跟行业发展形势,以竞赛的方式选拔出优秀的人才融入行业内部,促进生产技术的进步,成为石油行业的内在驱动力。
孙中山先生曾说:“治国经邦,人才为急”,“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新形势下,石油行业正是发展转型的关键之时,人才则是其决定因素所在。石油大赛用竞争“选人”,用文化“育人”,用奖励“助人”,在教育深化改革的大道上,为石油行业输送源源不断的内在驱动力。
概说大赛
经过五年的发展,大赛由“全国”更名为“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前沿赛事、专业赛事、育人赛事、文化赛事和进步赛事。
前沿赛事
大赛的赛题来源于页岩气田的开发数据,很好地契合了当下的“页岩气潮流”,也揭开了页岩气的神秘“面纱”,让参赛学生零距离接触到“机密”数据,为他们日常的科研和学习都提供了帮助,达到了“一赛多用”的效果。
专业赛事
大赛邀请了30余位企业专家和20余位高校教授参加总决赛答辩。所邀专家和教授均是页岩气开发方面的行家,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现场经验,在对参赛作品进行整体评价的基础上,也为答辩团队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宝贵意见。
育人赛事
大赛结合专业特色,创新了“油气生产地面地下一体化”的整体目标,实现了将企业工作嫁接到学科竞赛,让参赛学生在未走出校门时,即可了解到未来工作的内容,缩短了毕业生进入企业后的适应周期,也为企业减少了员工培训成本。在对往届大赛获奖学生进行就业调查后,超过95%的学生在企业能够快速接手工作,获得自我认同感。
文化赛事
大赛已经成为了一个具有文化标签的学生活动,第五届大赛诞生的吉祥物“yoyo & kiki”就成为了大赛文化最为具象的宣传者。两只吉祥物以石油油滴为基本元素,采取拟人化的表现手法,面带笑容,张开热情的双臂,带着真诚和微笑奔跑向前,欢迎四海嘉宾和参赛选手,受到了参会领导、嘉宾和学生的一致认可。
进步赛事
大赛面向所有参赛团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在总决赛期间组织了队长沙龙,让参赛者给大赛“吐吐槽、号号脉、治治病”。这一场小小的交流会让组织者和参赛者面对面交流,虽然略显低调,但却将对大赛未来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