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疼爱你

    期次:第1020期    阅读:809   

  □李敏
总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可是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总是温柔谦和的,与母亲的急性子倒也互补。那个时候,久远到黑白电视的年代,跳皮筋的年代,大白兔奶糖的年代,犯错之后被母亲逮住教训的时候父亲总是在旁劝着:“妹妹还小,不懂事呢,别怪她,慢慢来。”
  慢慢来,慢慢来,在我小时候父亲最常说的便是这句话了。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于是长大以后我便也成了这副慢性子,让急脾气的母亲“颇有微词”,说随父亲什么不好,非得像了这性格。
  小时候与父亲的关系并不亲厚,这或许跟父亲的工作性质有关。戈壁荒漠,漫漫黄沙,这是在我成年之后才了解到的父亲的工作环境。小时候什么都不懂,只是对每隔两个月才回一次家的父亲又怕又怨。家长会时看着别的小朋友左右手都被父母牢牢牵着,这时才会看到自己的左手似乎从来都是空空的,心也空空的。
  后来长大一点,慢慢懂得父亲的选择,短暂的分离是为了让这个家变得更好。于是埋怨变成了敬仰,那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扎根在沙漠戈壁中,与沙为伴,以苦为乐,支撑父亲的不就是我与母亲的平安喜乐吗?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父亲就是我的风向标,虽然他总是说,妹妹长大了,有些事情该自己做决定了,可是我却总是依赖着他。印象之中与父亲争执得最激烈的一次便是高考填志愿的时候了。那时候,我有着自己的医生梦,父亲也难得固执地坚持了他的石油情。可是我怎么肯,那是最渴望未来的时刻,怎么能在父母的安排下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呢?可是最终我妥协了,直到现在我仍不清楚当初是对父亲妥协还是对梦想妥协……都说人的一生从小孩子开始,到小孩子结束。年轻的时候我们雄心壮志,指点江山,有着想要俯视整个世界的梦,慢慢地我们都老了,放下了曾经视为比生命更重要的一切,金钱、权力、地位,褪去浮华,回归本真,回归赤子之心。我就这样从仰视、平视到俯视地看着我的父亲。他似乎越来越不像从前那般严肃自持,新潮,微博控,朋友圈的存在感没人忽视得了,有时候就像一个小孩子,会因为我给母亲打电话的次数比给他打的次数多而吃醋。那个时候,他真的像小时候的我,跟我和表妹争宠时的神态、表情、语气那么相似。
  “所谓的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这是台湾女作家龙应台《目送》中扉页上的一段话,说得令人心酸又无奈。步入中年,拥有年轻时所向往、所追求的一切,名利、地位、资本,但是平静下来才发现父亲已经远去,母亲也在慢慢地老去,儿子们挣脱自己的保护要远行,朋友们在曲终之际渐渐散去,兄弟姐妹各自经营着自己的生活。我的父亲此刻也正在经历着这些,这些不为人知的、淡淡的苦味。这个时候,我总希望能去安慰他,这是作为女儿对父亲的心疼。
  其实,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去看父母的背影,更多的时候是我们承受爱我们的人追逐的目光,承受他们不舍的、不放心的、满眼的目送。但我们从小到大只管一心离开,从未回头张望过。做儿女的要明白,在父母的有生之年,让他们的目光多点落在我们的面孔上,而不是含泪看着我们渐行渐远。要常常表达自己的爱意,让他们知道——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