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
期次:第1033期
阅读:784
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75篇(被SCI/EI收录45篇次),合作出版专著2部,主编教材1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8件、美国专利1件,登记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0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这样的成绩,意味着超乎想像的繁重工作量,意味着无数个加班加点、废寝忘食的日子。但李根生对于学校和学院的各项工作总是积极参与,对于交给他负责的任务总是全力以赴。
2008年至2011年,李根生担任了石油工程学院油气井工程系主任和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12年至2014年担任了石油工程学院学术分委员会主任,为油气井工程学科和实验室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作为油气井工程学科油气井流体力学方向的学术带头人,他全力以赴投入到学科和实验室建设的繁重工作中去,为“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建设成全国排名第一的重点学科、为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申报与建设做出了贡献。
作为中国石油大学的主干专业,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的国际影响力对于学校实现建设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奋斗目标至为关键。为推进学科的国际化进程,他非常注重国际学术交流,连续4届被邀请担任美国水射流技术会议国际顾问委员;作为组委会成员参加组织召开了第8-12届环太平洋地区国际水射流会议;他先后被邀请在国际学术会议做特邀和专题报告4次;与美国Oklahoma大学Shah教授等国际著名钻完井技术专家建立了密切的学术联系,先后邀请Shah教授来校讲学和交流,合作开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页岩气藏水平井完井与多级压裂增产基础研究”的工作;2015年他被美国Utah大学能源与地质研究院(EGI)聘为高级客座科学家。
李根生常说,在今天的科技发展中,一个人单枪匹马很难有大作为,必须发扬团队精神,注重梯队建设。他带领的研究团队是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队伍,不同年龄、专业、层次的人员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共同努力。老教授经验丰富,高瞻远瞩,观察力和判断力强;中年人年富力强,承上启下;青年人精力充沛,思想敏锐,接受新知识快,创新能力强。每个人都在团队中充分体现出个人的价值。
李根生30岁被学校破格晋升为副教授,33岁被破格晋升为教授,先后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得到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他深知在青年教师成长的道路上老教师传帮带的重要意义。对团队中的年轻教师,他悉心指导他们的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关心他们的事业发展。每年他都要亲自带领课题组的年轻教师到现场去,作为技术指导指挥重点井施工。
他不仅自己做好教学科研工作,而且还指导和带领青年教师钻研教学法、开展学术研究。他负责的《完井工程》本科教学团队因教学成绩突出被评为校优秀教学团队;近几年,在他带领的团队中,已有1名青年教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名青年教师获得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青年科技奖,2名青年教师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3名教师被评为学校青年拔尖人才,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1人、提名奖1人。2015年以他为主要学术带头人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高压水射流钻井与完井创新团队”获得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创新团队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