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风化雨,育桃李而细无声
期次:第1033期
阅读:709
多年来,李根生一直没有放下一线的教学工作。他说:“作为一名教师,我时刻感到肩上责任重大。身为大学教师,既要放眼科技前沿,开拓创新、不断超越,永葆科研的生机与活力,为我国的石油工业多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又要为人师表、严于治学,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
近年来,他相继主讲了本科生主干课《钻井与完井工程》、《完井工程》、《完井工程课程设计》,主讲硕士生专业课《现代油气钻采工程》、《水射流动力学》等课程,承担并负责了学校《钻井工程》与《完井工程》课程群重点课建设和《完井工程》教材建设等教学研究项目。他主持的“《完井工程》课程建设与实践”和“完井工程创新性教学与实践”分别获学校第七、八届教学成果一等奖,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篇。就在今年的12月,由他带领团队共同完成的“油气井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再次被评为学校第九届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李根生的研究生,或者上过他课的本科生,都会被他的尽心尽责和细致耐心深深折服。在学生们眼中,他是不折不扣的好老师的典范。在教学中,他总是力求将自己所了解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动态及时地介绍给学生,尽量使学生获得先进适用的专业知识,并拓宽他们的专业视野。针对研究生不同的专业背景,李根生教授一方面要求研究生及时补修本科生的有关专业课,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到现场实习的机会,先后安排多名研究生到南海钻井平台、中原钻井院、中石油钻井院等单位实习,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开扩了他们的视野。
作为研究生指导教师,他非常注重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先后推荐和选派5名博士生、10多名硕士生通过学校和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到国外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他注重为研究生们创造和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定期组织研究生汇报论文工作进展,及时指导和解决研究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学生视他为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的良师益友。平时工作再忙碌,他也会想方设法从繁重的教学科研工作中抽出时间来与学生交流,了解和掌握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情况,为同学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碰到的各种困难;每年他都会组织研究生开展拓展训练和团队锻炼活动,他还出资购买体育器械,设立日常活动基金,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希望学生以优异的成绩、优良的素质、健康的体魄圆满完成学业”。
同时,他还积极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他将所获得的“孙越崎能源大奖”5万元奖金全部捐献给学院开展学生科技活动,他指导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项目,获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一、二等奖。
盛茂是石油工程学院钻井专业2004级的本科生,后来师从李根生完成了硕士和博士学业,如今已经成为一名优秀的青年教师。他至今难忘自己本科时李根生老师指导他和同学们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并获得校级一等奖的经历。“我们几个同学当时选择的科技创新题目是‘水平井旋转射流冲砂洗井方法设计与动画演示’,而这个创新思想的萌生要得益于李根生教授特有的启发式指导。他先是要求我们仔细查阅近十年国内外洗井技术发展现状,然后又介绍了水射流的类型和特点,并引导我们思考各种射流应用于冲砂洗井中的利弊,最后还用动画演示了他的一项科研成果——直井自振空化射流解堵技术,这让我们直观地了解了水射流的现场应用。李老师在详细了解了我们的知识结构之后,精心帮助我们确定了攻关的方向,还专门安排了两位师兄具体指导我们的创新实践,使我们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了科研创新的无穷魅力。”
质朴沉静,温文尔雅,谦逊和善,这几乎是李根生教授给石大每一位师生的印象。如同他的研究方向与水结缘一样,他的气质中也有着如水一样的魅力:纯粹宁静,淡泊包容,柔和坚韧。
对于自己的成绩和付出,李根生总认为那都是作为高校教师和科研工作者的本分。而对于所处的时代,对于学校的支持,对于恩师的教诲,李根生总是充满感恩之情。他说:“我们这一代人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直接受益者,亲身经历了国家的巨大变化,见证了教育事业的腾飞。是国家的繁荣发展改变了我们的学习工作环境,是老前辈们的优良传统一直激励着我们,是母校为我们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和优越的条件,让我们的奋斗梦插上高飞的翅膀;是油田和石油行业为我们提供了现场试验和检验理论的机会,给了石油科技梦实现的平台。”
在他看来,科学研究必须踏踏实实,从基础研究入手,甘耐寂寞,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取得大的创新性成果。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走捷径,是不会成功的。正如他经常引用来勉励自己和学生的马克思的一段话说的那样,他坚信:在科学上是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的,只有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文/李丽平 图/张姣